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為主動(2 / 3)

“你!”

張苑怒氣衝衝看著麗妃,隨即意識到得罪朱厚照身邊一個與自己沒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女人非常危險,尤其麗妃還這麼得寵。

張苑很不甘心,他本可闖進去,但稍微衡量後果後還是忍住了,憤怒地一甩袖,轉身離開。

……

……

六月初三,延綏鎮駐地榆林衛城三邊總督衙門,總督王瓊接見主管騎兵的延綏副總兵林恒。

林恒雖然是沈溪提拔,甚至跟沈溪有姻親關係,但他跟沈溪的這層關係並不為人所知,本身林恒在對韃靼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他的晉升之路可說是一個靠功勳拔擢的典型例子,即便是對沈溪有意見的謝遷也沒覺察沈溪的提拔有什麼問題。

謝遷跟王瓊商議後,決定把林恒找來,商議主動出擊的問題。

王瓊接見林恒,謝遷沒有出麵,躲在簾子後麵,偷聽王瓊跟林恒的對話。

林恒對王瓊的禮數周到,當初朱暉任三邊總督時,林恒身為侍衛頭子要見總督不難,但現在他已經是陝西都指揮同知,戰時為副總兵,要見總督反而不是什麼易事,一切都源自於身份的變化,上下級間涇渭分明,幾不可逾越。

林恒在軍中聲望很高,就在於他能力很強,統轄的又是大明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由沈溪力主建立的槍騎兵隊伍。

“……林副總兵,本官不跟你兜圈子。近日延綏周邊有韃靼騎兵騷擾,屢次進犯邊陲,劫掠人口,造成糧食和牲畜損失,本官在詳細斟酌後,決定以你率領的人馬為先鋒,出城跟韃子交戰一場,你有什麼意見?”

簡單見禮後,王瓊把目的說明。

林恒聽到這消息,顯得很激動:“大人旦有驅馳,莫敢不從。”

王瓊一抬手:“這次出兵非易事,韃靼每次犯邊人馬集結起來,少說有數百之眾,韃靼怕我們出兵攔擊,在行軍上小心翼翼,我軍出擊的話,必須要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如此才能振奮軍心,為下一步大軍出塞做好鋪墊……此戰斷不容有失!”

林恒領命:“一切聽憑大人調遣。”

“嗯!”

王瓊點頭,對林恒表現出的態度很滿意,隨即對林恒做出詳細的安排,林恒一一應了下來。

來日林恒將率兩千槍騎兵在城門口等候,一旦韃靼人襲來,林恒領軍從甕城殺出,力爭全殲來犯之敵。

之所以把兵馬囤於甕城,在於保險。要是林恒所部力戰不支,韃靼人尾隨敗軍湧進甕城,也不至於就此殺進榆林衛城。

林恒離開後,謝遷從後堂出來。

王瓊問道:“謝閣老,此番出擊,是否要為後續出兵做好準備?以之前預算時間,沈尚書所部人馬應該快到黃河邊了吧!”

謝遷沉思一會兒,才道:“沈之厚在何處,現在沒人能給出個準確的答案,何必去想那麼久遠的事情?如果他能平安回來,這場戰事到此結束,畢竟到現在為止陛下對九邊都沒有任何調遣,他能靠隻身之力跟韃靼人交戰已屬不易,還能奢望其他?”

王瓊點頭,同意了謝遷的說法。

隨即王瓊問道:“那謝閣老為何要主張出兵?守在城內,似乎也無不可……”

謝遷抬頭看著王瓊:“德華怎麼會變得如此瞻前顧後?遇敵難道不應該主動出擊謀取戰果?老夫雖然不懂軍事,但卻知道此番進犯邊塞的韃靼兵馬不多,老夫想讓騎兵出去跟對方打一仗,振奮軍心士氣,如此你跟陛下上奏時也有話說……”

本來王瓊還很迷糊,但謝遷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想不明白都難。

顯然謝遷是覺得,在皇帝執意推行平定草原國策的背景下,如今九邊各地都沒有取得寸功,回頭皇帝氣惱之下一合計,在韃靼人襲擊的情況下,連個主動出兵的人都沒有,這種情況太打擊人,大明顏麵掃地不說,朱厚照自己恐怕也會失去進取心。

所以謝遷主張延綏出兵,打上幾場勝仗振奮下軍心士氣。

也是謝遷親自看過韃靼人騷擾力度,沒太當回事,與其龜縮城塞內自損威名,不如讓林恒率領的槍騎兵出去好好表現一下,以人數的優勢取得勝利,除了振奮軍心,在皇帝和朝廷那邊也有交待。

王瓊知道謝遷這層意思後,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他有話想說,但見謝遷態度,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王瓊心想:“謝閣老在高處見到韃靼騎兵,覺得不過如此,才會如此自信派出人馬去作戰,若真交手,便會知道韃靼人到底有多厲害!可千萬別出什麼事才好!”

……

……

謝遷一直說自己不懂軍事,但在他看來,純屬自謙,因為早在弘治朝他就掛兵部尚書銜,而且前幾次大明對外戰事的勝利,多少都有他的參與,所以謝遷理所當然覺得自己在軍事上還是有造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