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皺眉問道:“原來朕到宣府,就帶這麼點人?”
“不少了,陛下。”
張苑言辭懇切,“陛下到宣府後,地方人馬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加上大同、三邊以及各邊塞駐守人馬,總兵力大概在三四十萬之間……這些人馬已足夠打一場大仗。”
朱厚照還是不滿意:“始終這些兵馬,以沒多少實戰經驗的地方換戍京師的衛所兵居多,平日他們多負責種田,能當什麼大用?這些人連新式火器都不會用,最多留在各處邊塞守城罷了!朕估計能上一線殺敵的兵馬連十萬都不到。”
就算張苑做足準備,聽到朱厚照說的事情,依然一陣茫然,因為他不知這三四十萬人馬中,有多少要出塞深入草原。
朱厚照再問:“朕禦駕親征,京城公侯,還有文官怎麼看?有何反應?還有誰對朕出兵的事情說三道四?”
張苑本想趁機打壓政敵,但一時間不清楚朱厚照問這話的目的,所以隻能實話實說:“回陛下,京城內勳貴還有大臣,都在準備行李以伴駕出征,陛下至今未指定哪些人會跟您一起往西北,所以……都以為自己會被陛下征召。”
朱厚照皺眉:“這場戰事,朕和沈尚書自會領兵打,關他們什麼事?朕幾時說要征調他們隨駕了?”
聽到這話,張苑非常意外,心想:“怪不得到現在陛下也不公布隨行人員,感情從未打算讓人伴駕,這可不好,最好讓朝中那些刺頭跟陛下一起出征,這樣我留在京城就沒有人敢作對了。”
朱厚照道:“傳話下去,就說朕這次領兵出征,不需朝中文武操心,他們的責任就是維護好京城安定,朝廷不能亂,京師不能亂,這次朕基本沒抽調京營人馬出征,最多隻是幫忙運送糧草輜重,再就是調了首輔去西北……”
張苑有些喪氣,他還在想怎麼跟朱厚照請示,把一些反對他的人趕去隨駕。
張苑道:“陛下難道不需要有幕僚在身邊,隨時商議?”
朱厚照皺眉:“兵部吏員不是很多嗎?五軍都督府也會派人前往,除此之外,其餘人等堅守各自崗位便可。”
張苑繼續道:“陛下,您身邊應該多帶些大臣參謀軍機,老奴聽聞,當初英宗皇帝出征時,便帶了不少重臣,隨時出謀劃策。”
朱厚照冷笑不已:“你少跟朕提英宗舊事,你是要詛咒朕出征失敗,是嗎?”
張苑這才記起來,英宗禦駕親征可不是什麼正麵例子,趕緊跪下來請罪:“陛下,老奴打錯了比方,請恕罪!老奴本意隻是想提醒陛下多帶些大臣,關鍵時候可以商議。”
朱厚照板著臉道:“那些大臣,平時都以忠直自居,遇到大事,非但不會給朕出謀劃策,反而會扯後腿,屆時一定狀況百出,比如說戰局稍微遇挫,他們就會跟朕說要撤兵,朕必定不厭其煩。倒是張公公……平時對朕的意圖領會比較準確,值得朕信任……”
張苑一聽,正德皇帝分明有把他帶在身邊出征的意思,這可把他嚇壞了,緊忙道:“老奴隻是急陛下所急,處處為陛下考慮,勤勉任事罷了,但對於軍務卻不擅長,恐無法為陛下出謀……”
朱厚照打斷張苑的話:“別說了,朕打算帶張公公你去宣府,至於朝事,就交給內閣,還有六部衙門處置吧。”
張苑一聽,想死的心都有了,苦心安排半天,最後計劃全泡湯。
他趕忙跪下來:“老奴並非不願伴隨陛下左右,隻是陛下出征後,京城局勢需要有人幫陛下安定,謝閣老已往西北去了,足以成為陛下左膀右臂,老奴昏聵,不如留在朝中為陛下盡忠。”
朱厚照黑著臉道:“說是幫朕做事,但其實是舍不得京城的權勢吧?你作為司禮監掌印,等朕、謝閣老和沈先生走後,這京城內外,就你一個人說了算,是吧?”
“老奴不敢,老奴絕無此意。”張苑跪在那兒不停磕頭。
朱厚照手一揮:“希望你沒誆騙朕,無論如何,這次你都要跟朕一起去宣府,至於京城事務,自然會有朝官負責,而且朕會把大明中樞搬到宣府,在邊關處理朝務,到時候有什麼奏疏也會從宣府傳達到京師各衙門,你到宣府,一樣為朕做事,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374/26995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