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有一身傲骨,想成為劉健和李東陽那樣正色直道、蹇蹇匪躬的宰輔之臣,以大義之身控製朝堂,而不是在豎閹陰影下卑躬屈膝辦公。
沈溪不受控,謝遷便讓這個他看好的後輩從決策層退出去,為此不惜全力出手壓製。但當謝遷發現張苑利用他來打壓沈溪時,立即警醒過來,不再配合張苑做事,甚至想把張苑手上的朱批大權拿下,把司禮監也一並控製住。
……
……
這邊廂謝遷想要拿張苑開刀,而張苑出院門後,也在籌劃怎麼把謝遷的威風給打下去。
回府路上,張苑越想心裏越不高興,嘴上嘟囔道:“謝老頭以前對我唯命是從,不知這次怎麼了,居然會幫沈之厚說話……看來他有意退下去,想跟沈之厚化敵為友……難道他是受了白秉德請辭的影響?謝老頭真退下去也好,楊廷和跟梁儲資曆不深,我略使手段二人必定乖乖就範,到時候不是我說什麼便是什麼?”
張苑突然一陣得意,就算謝遷是弘治朝赫赫有名的內閣三輔臣又如何?麵對他時不照樣服服帖帖的,這可是他以前作為市井小民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隻是近來不知什麼緣故,謝遷所作所為逐漸偏離預定軌道,開始不受控製,不過這對張苑來說不算什麼,哪怕謝遷離朝,他照樣可以控製楊廷和跟梁儲,繼而獨攬大權。
不過很快張苑又擔心起來:“我那大侄子不怎麼好對付啊……謝老頭在朝一日,大侄子看到謝老頭曾提拔重用他的份兒上,不敢對謝老頭無禮,如此直接後果就是擁有陛下寵信的大侄子反倒在朝爭中落於下風。如果謝老頭致仕,我掌控梁儲和楊廷和不難,但怎麼壓製大侄子?到時候他肯定會挾陛下的恩寵,幹涉內閣和司禮監正常運轉……這不是變相成全了大侄子?”
“不行不行!我現在既不能讓大侄子被謝遷成功扳倒,也不能讓謝遷順利致仕,還是要想方設法讓他二人爭都不休,一直兩敗俱傷為止,如此我才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
……
沈溪出城後就直接往津門而去。
天津曆史悠久,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設市鎮,史稱三會海口,乃是天津城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在蘆台開辟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南宋金國貞佑二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元改直沽寨為海津鎮,成為漕糧運輸轉運中心。
本朝建文二年,成祖在海津鎮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成祖登基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該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隨後,大明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天津衛自成立伊始便擁有一定數量的海軍,雖然所轄戰船老舊,但比之普通民船更大更堅固,通常情況下足夠應付突發情況。
進入大明中葉,沿海除了倭寇和海盜外,沒有其他力量通過水路對大明北方海疆造成實質性威脅,天津衛戰船建造逐步停滯下來,海軍擁有的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舊船,能夠順利出海已算不錯,近年來雖裝配一些火炮,但都是小口徑的弗朗機炮,大口徑的根本無法上船。
沈溪在路上一直琢磨弗朗機人來訪的情況。
在他想來,佛郎機人雖然名義上是來大明經商,但其實也有刺探大明虛實的目的。
泉州之戰中,沈溪不是靠船堅炮利在海戰中堂而皇之戰勝對手,完全是以偷襲的方式打了佛郎機人一個措手不及,之後佛郎機人就轉變武力脅迫的態度,和大明進行正常的貿易。
在一次次商貿活動中,佛郎機人發現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最重要的是大明中樞對地方控製嚴密,軍事力量強大,跟大明開戰意義不大,反倒會斷絕瓷器、茶葉和絲綢等商品供應,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