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3 / 3)

何鑒也不好接茬,因為他發現要勸阻出兵,還是由謝遷出麵說話最合適,因為當年他是兵部侍郎,曾全力輔佐沈溪推動兩年平草原的國策,現在他若是反對,難免落下兩麵三刀的口實。

所以,何鑒幹脆後撤一步,把“機會”讓給別人。

謝遷馬上出列:“陛下,老臣認為今年出兵草原並不合適。”

謝遷這一表態,君臣間的矛盾立即凸顯,在場大臣屏氣凝神,想看朱厚照和謝遷怎麼爭鋒。

皇帝主戰,首輔卻反對,雙方碰撞很可能是火星撞地球,誰想朱厚照隻是笑了笑,道:“謝閣老某些方麵的認知太過偏激,朕不想跟你爭論,你愛怎麼說都行!誰還有稟奏?沒了的話,朕準備回去歇著了!”

說到後來,朱厚照幹脆連起碼的掩飾都沒了,不說退朝後要去做什麼大事,幹脆挑明說要去睡覺。

謝遷當即跪下,一臉堅毅:“陛下,出兵會危及大明千秋基業,難道您想讓大明社稷毀於一旦嗎?”

“請陛下三思。”

何鑒一看這架勢,不出麵幫謝遷是不行了,幹脆改變立場,由中立變成主和,出列跟謝遷一起下跪,別的大臣也都在二人指引下跪下請命。

場麵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絕大多數人都不敢抬頭看朱厚照,也不知皇帝有何想法。過了半晌,不見龍椅上有動靜,卻聽謝遷繼續道:“陛下,草原廣袤,而韃靼、瓦剌等部族民風彪悍,若在草原上與之開戰,大明優勢盡失,恐重演英宗時土木堡之禍。”

謝遷怕朱厚照甩袖而去,旁人不敢抬頭他卻敢,目光炯炯地盯著皇帝。

朱厚照端坐於龍椅上,神色平靜:“謝閣老的意思是讓朕當個窩囊的帝王,忍氣吞聲過活?朕可不想守著祖宗的一畝三分地,昔日太祖太宗屢次派兵平草原,雖未完全平息,但至少草原部族不敢大舉進犯我大明……到了近幾十年,草原部族屢犯中原,先是瓦剌人,隨後是韃靼人……韃子可說亡我之心不死,不給他們一點教訓,怎麼能讓未來幾十年上百年邊關平安無事,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

從情理上說,朱厚照分析得相當透徹,朕不是空喊口號,隻是想把草原部族的鋒芒給打下去,為大明邊境保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期。

如果你們阻礙,就是跟朕過不去。

謝遷道:“但出兵草原,很可能會因此斷送大明江山。”

朱厚照厲聲道:“謝卿家,你是朕的恩師,甚至是先帝恩師,所以朕敬重您,就算您出言不遜朕也沒說什麼,但你現在分明是危言聳聽,難道隻有如此才能體現你是大明忠臣,而朕是個昏君嗎?”

“陛下……”

謝遷仍舊不肯罷休。

朱厚照道:“出兵之事,乃當初朝議所定,諸位卿家都是同意的,怎麼到今日卻開始唱衰呢?你們是不是想說,當初製定國策隻是為了鬥劉瑾,現在劉瑾人已經死了,你們無所顧忌,所以朕的話你們就可以不聽了,是嗎?”

沒人會想到朱厚照把話說得這麼透徹直接,全都低下頭不敢吱聲,連謝遷都不例外。

更有人意識到,朱厚照殺掉劉瑾後其實已心生悔意,無論劉瑾是否真有謀逆之舉,至少有他打理朝政,朱厚照日子過得很舒心,甚至到現在還在享受劉瑾故去的福蔭……由於查抄閹黨府邸收獲豐厚,短時間內豹房開支不愁。

文臣其實並不害怕皇帝,他們可以在朝堂上死諫,以此全自己的忠義名聲,青史留名……儒家思想中,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文臣應以天下為己任,不讓君王沉迷逸樂是應盡的職責。

但若有個專權的宦官一切就不同了,劉瑾在朝時,謝遷根本不敢這麼說話,當初還是沈溪出麵參劾劉瑾,結果被發配出京,而謝遷卻充當了縮頭烏龜,不是因為他沒骨氣,而是知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最好不要跟無賴講道理。

朱厚照站起身:“朕要讓大明子民不再受戰亂之苦,所以趁著現在朕年輕力壯,親自領兵出征草原,一次將北方所有安全隱患解除……如果誰再反對,就是跟朕作對,跟天下黎民百姓福祉作對,別怪朕翻臉無情。”

“陛下!”

謝遷可不管朱厚照怎麼威脅,隻認為自己是對的,磕頭道,“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怒極反笑:“怎麼,謝閣老準備在這裏死諫?那就繼續跪著吧。來人啊,抽調東廠和錦衣衛入殿,除了謝閣老外,誰敢在這裏跪諫,一概杖責,直到求饒表態肯出宮為止……不走就打到你們走!看誰還敢跟朕作對!”

朱厚照這會兒就像個不講理的孩子,誰跟他作對,就讓誰屁股開花。

374/2605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