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皺眉:“聽楊尚書這一說,在下有些糊塗了,這場仗到底該打還是不該打?”
楊一清道:“或許是我之前所言讓你迷惑,但其實很好理解,之厚被逼無奈非打這場仗不可,但其實之厚自己也不想打,因為他跟朝中人一樣,都能看出出塞作戰代價太大,失敗後的惡果難以承擔,誰願意犧牲自己的名譽來打這場仗?難道之厚打贏了,他就能權傾朝野?謝中堂會讓位給他?”
“嗯?”
王瓊還是很糊塗,沒明白其中道理。
楊一清續道:“這場仗不該打,但陛下和軍中將士執意要打,理由充足,所以無論是戰與不戰,都有道理,我等隻需做好本分,維持西北地方安穩,至於最後結果如何,不必強求,若開戰則上下一心,不戰則守疆禦土,戰與不戰由誰來當,非你我的責任!”
王瓊終於恍然。
楊一清說了半天,就是讓他不要輕易表態,做好本職工作即可。
管他打不打,隻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靜觀其變即可。
王瓊先是點頭表示讚同,但仔細一思慮卻有不同見解,暗忖:“照楊應寧的做法,豈不是把決定權拱手交給他人?為人臣子,就不能向朝廷發表有益的見解?楊應寧本乃忠直之人,為何回朝當了尚書後如此畏首畏尾?難道說這朝堂是消磨人心氣之所,回朝後必須規行矩步,連自己的主見都不能有?”
……
……
除夕這天,來沈家送禮的人不是很多。
倒不是因為沈溪在朝中地位不高,而是因為沈溪平時就拒人千裏之外,再加上朝中那些資曆深厚的前輩官員看不起沈溪這樣快速崛起的新貴,加之謝遷平時又對沈溪多有打壓,所以沈府成為朝中許多人的禁區。
不過即便如此,沈溪府上收受的禮物也非常貴重。
但凡涉及到地方軍職之人,就算人不在京師,也會想辦法把禮物送到京城,趁著過年前的最後一天,禮物送到沈府,都很低調,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箱子,打開後卻都是值錢的東西,有的幹脆就直接送金銀珠寶。
“……禮物能退的退,不能退的直接充當軍資。”
沈溪對朱起的吩咐很簡單,“誰都知道西北缺糧,如今京師內糧價也在無聲無息上漲,但凡涉及到民生的物資,能買的盡量買回來,年後直接送到西北。”
朱起顯得很驚訝:“老爺,這些禮物可都是下麵的官將送給您的啊。”
在朱起看來,自家老爺不收禮可以理解,但把收來的禮物直接送給朝廷,這就有些難以理解了,收禮要麼退回去,要麼悄無聲息留下作為己用,拿來充作軍費根本是聞所未聞。
沈溪道:“朱老爹,我怎麼安排你怎麼做就是,不用擔心言官說什麼,反正我當官這些年,沒少被彈劾。”
送禮這件事上,沈溪想得很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即可。朱起不敢跟沈溪頂撞,反正送來的禮物都有定數,誰送來的直接給誰退回去,若是人不在京或者送禮來的人有所隱晦,那幹脆就把禮物存起來送到兵部衙門。
沈溪進入後院時,已近黃昏,謝韻兒迎了出來,問道:“老爺為何這麼晚才回來?莫不是朝中有大事?”
沈溪道:“本來隻是說去衙門那邊轉一轉,結果卻帶三邊總製王瓊一起去豹房麵聖,又被陛下留下來吃了一頓便飯,之後又處置為三邊將士籌措糧草之事,這才回來晚了。”
謝韻兒點頭,道:“妾身已把後院基本收拾好,今晚府上非常熱鬧,老爺是否有旁的安排?”
“我等下還要出去,可能要晚些時候才能回來。”沈溪苦笑著搖搖頭,“西北地方軍糧籌措有些棘手,今日內我必須做出妥善安排,明早我就不去爹娘那裏拜年了,得去見地方商會代表,家裏過年的事情就完全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