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3 / 3)

到了戶部,楊一清果然在,畢竟沈溪才剛讓陸完過來跟戶部打招呼,楊一清感覺這件事可能會引發朝廷紛爭,趕緊回衙處置。

得知謝遷到來後,楊一清趕緊請謝遷到戶部西院的花廳,賓主分別坐下,謝遷往周圍看了下,連個屬官都沒有。

謝遷道:“應寧,為何老夫進來這一路上,基本沒見到人?難道說今日過年,戶部這邊已提前開始休沐?”

楊一清道:“回謝中堂,在下回京後執領戶部,以昔日治軍時一些舉措要求下屬,各司其責,因而看不到閑人在院中走動。”

“哦。”

謝遷聽到楊一清的話,心裏有些排斥。

楊一清用軍事化管理來打理他治下的衙門,本身沒問題,但謝遷聽了卻很不爽,主要是這個時代文貴武賤,謝遷對於武夫本素來就不怎麼看得起,至於什麼軍事化管理,在他看來就是瞎胡鬧。

當朝中出了個沈溪後,謝遷對於領軍的大臣就有排斥,覺得這些人失去了文臣的本分,近墨者黑,沾染了武夫執拗和傲慢的脾性,目中無人。

謝遷皺眉:“有些事未必需要那麼苛刻,到底戶部衙門不是軍旅,京師內官員基本都是科舉出身,哪裏能適應軍中那一套?哦對了,你之前派人跟老夫說,兵部那邊派人來跟你打招呼,是陸侍郎親自來知會的嗎?”

“正是。”

楊一清道,“陸侍郎在戶部衙門並未久留,將沈尚書親筆所書公函奉上後便離去……謝中堂請過目。”

楊一清知道謝遷為何而來,沒有絲毫避諱,直接把沈溪所寫書函從抽屜裏拿出,恭敬地交給謝遷。

謝遷拿在手上,展開來仔細閱讀,越看眉頭越緊皺,最後放下書函道:“按照沈之厚的意思,戶部不肯調撥錢糧到西北,他就要硬來?”

楊一清被謝遷的話嚇了一大跳,一來是謝遷聲音很大,帶著氣憤難平,這跟平時他給人沉著冷靜老謀深算的印象大相徑庭,再者謝遷所問的話明顯帶有極大的偏見,好像不願意跟人講道理。

因此,這個問題讓楊一清一時不好回答。

楊一清道:“沈尚書……似乎並無此意,隻是說明西北地方困窘,近日見過自三邊歸來的王軍門,詳細聊過後深感問題嚴重。沈尚書說年後軍中的確缺糧,如果朝廷不作為,很可能發生饑荒或者餓死人的狀況,影響社稷穩定。”

謝遷因為對一些事天生帶著偏見,所以不會站在一種公正公正的立場看待問題,覺得楊一清也在幫沈溪說話,當即沒好氣地道:

“應寧,你入朝為官有些年生了,遇到事情不該如此武斷才對……西北的境況你又不是親眼所見,根本不知具體情況如何,難道旁人怎麼說,你就怎麼認為?被人欺瞞當如何?”

楊一清沒想到謝遷會如此說,心中苦笑不已,“我跟王德華怎麼說也是多年老友,再者西北軍糧調運京師這是劉瑾下的命令,天下人皆知,西北糧庫已空,冬荒時吃什麼?不管是從道義,還是從情理,哪裏有值得懷疑之處?”

楊一清打量謝遷,以他的政治頭腦,自然明白,謝遷現在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有意針對沈溪及其推行的政策。

他無法直接抨擊當朝首輔,更不能拿出一種不屑的態度,隻得好聲好氣勸道:“若是謝閣老覺得不合適,就算陛下做出決定,您還是可以提出申訴,在下願意幫謝閣老上疏……從兵部得到的反饋看,沈尚書已經去麵聖,連王軍門也一起去了,謝閣老您看……”

謝遷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如今事事皆不順心,沒有人完全順著他的意思行事。

謝遷板著臉道:“也罷,老夫這年也不打算好好過了,不能放任沈之厚折騰……本來可以平安無事的,現在卻非要搞出這麼多事情,簡直不可理喻……應寧,你可要跟老夫一起去豹房麵聖?”

“謝閣老,這……怕是不那麼合適吧?”

楊一清可不想趟這趟渾水,道,“陛下未傳召,我等貿然前去麵聖的話,這可是犯忌諱的事情。”

謝遷搖頭道:“總歸要有決心和勇氣才行……就算陛下不賜見,讓陛下知道我等心意也是好的,莫要任由沈之厚進讒言,說老夫故意阻撓阻撓朝廷調撥糧食,刻薄西北將士……我們要讓陛下明白,實在是如今朝廷也有困難,難道地方上就不能相忍為國,自行解決?”

楊一清聽到謝遷的“歪理邪說”後一頭霧水,不明白這位首輔大人為何對西北邊事有如此大的偏見?

謝遷好像處處都在為朝廷考慮,其實卻是剛愎自用,好像旁人做的事情都是錯的,容不得商議,哪怕年後西北餓死人,也不能動用京師因儲存不當已經生蠹蟲的陳糧。

但沒轍,楊一清知道謝遷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現在他需要得到這位首輔的庇護,所以也隻能任由謝遷差遣,一起去豹房麵聖。

374/2517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