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召集朝臣前來,朱厚照為的是商議在京師試行征收工商稅和來年出兵草原之事,結果卻被白鉞和謝遷接連出來搶戲,最後竟演變成為對沈溪的一場聲討大會。
朱厚照道:“閹黨虛構西北軍情,主要是為了調虎離山,讓沈尚書到宣府坐鎮,等沈尚書到任後,再假傳地方民亂,借機讓朕懲罰沈尚書剿匪不力……這都是劉瑾所設毒計,針對明顯,怎麼謝閣老到現在都不明白這層道理?”
謝遷大義凜然:“這都是某些人一家之言,或者說……朝中有人想讓陛下如此認為……敢問沒有民亂,為何時任宣大總製的沈之厚未向陛下呈遞奏疏,解釋清楚個中內情?為何讓朝中人都相信有這件事?說到底,沈之厚定是背地裏跟劉瑾有勾連,圖謀不軌,至少……也是知情不報!”
謝遷越說越來勁,似乎跟沈溪杠上了。
謝遷絲毫不提劉瑾權傾朝野,封閉所有朝臣跟朱厚照溝通的渠道,也不提當初沈溪為把消息傳遞給朱厚照所做努力,單單利用朱厚照跟朝臣間消息不對等做文章……畢竟朱厚照不清楚劉瑾當初欺上瞞下,囂張跋扈到了什麼地步。
謝遷的上奏,讓沈溪有些措手不及,他暗忖道:“謝老兒真夠可以的,之前見到我雖然也是一副強脾氣,但至少還有商量的餘地,結果一轉眼就在朝會時當眾參劾我,你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朱厚照急了,竭力為沈溪辯解,道:“什麼勾連、知情不報,謝閣老也不想想,誰家主人會主動跟賊聯絡,難道是為了讓賊搶自家的東西?劉瑾做這一切的目的,為的是打擊沈尚書,你卻說沈尚書跟劉瑾勾連,天下有這種白癡嗎?”
“旁人老臣不知,但沈之厚……可就未必了。”
謝遷反駁的話語中帶有深意,朱厚照聽了一怔,略一沉吟,這才問道:“謝閣老這話是什麼意思?”
“老臣的意思很簡單,沈之厚行事讓人捉摸不透,他之前跟劉瑾勢成水火,但暗地裏有何聯係卻無人知曉……劉瑾倒台前,朝中可有人知道劉瑾要謀逆?最後也不過是沈之厚一家之言罷了!”謝遷道。
謝遷的問題實在太過尖銳,已到要為劉瑾“平反”的地步。很多人大跌眼鏡,心裏都在琢磨謝遷這是怎麼了?要知道前些年謝遷跟劉瑾一直都勢不兩立,怎麼現在卻站到劉瑾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隻有沈溪聽出個中關鍵。
“謝老兒覺得劉瑾已死,不管其是否謀反,總之無法活過來,閹黨專權已成為過去式,反倒不如藉此攻擊我,讓陛下對我人品產生懷疑。”
“隻要陛下跟我有了嫌隙,朝中文官集團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那時就算我依然擔任兵部尚書,說的話也不好使,領兵出擊草原就將成為空談……”
“謝老兒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招狠辣,簡直是一擊必殺!以前我還是小覷了他!”
雖然沈溪看出謝遷的陰損招數,但就是一句話不說。
換作旁人,被人無端攻擊,早就出來磕頭為自己申冤,但沈溪卻如同旁觀者,表情冷漠,好像事情跟他無關一般。
朱厚照聽了謝遷的話,果然生出疑心來,問道:“謝閣老的意思是……劉瑾並未謀反?”
謝遷道:“陛下親眼見到劉瑾謀逆?”
朱厚照嘴巴張了張,本想說看到了,話到嘴邊卻收了回去,不是因為他不確定劉瑾是否謀逆,而是他不知該怎麼講述當日的事情。
朱厚照一擺手:“劉瑾謀逆已成鐵案,逆黨中也有很多人承認罪行,隻是朕網開一麵,沒有追究到底罷了……謝閣老若再說下去的話,就是存心為閹黨開脫,其心可誅……朕不想再聽到類似話題!”
謝遷據理力爭:“陛下,老臣雖痛恨閹黨貪贓枉法,為非作歹,但為人臣子,當公私分明,一切都應以大明法度辦事,有則有無則無,若子虛烏有的事情被定成鐵案,這是對大明綱常法紀的公然挑戰!”
“沈之厚在閹黨案中雷厲風行,對特定人等痛下殺手,對其他人卻法外開恩,必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最重要一條,他要掩蓋當初跟閹黨暗中來往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