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抬頭打量在場幾人,除了林恒說話外,荊越、胡嵩躍和王陵之都插不上話,顯然委命總兵官這種事對他們而言顯得太過遙遠。&1t;/
他們隻是中層將領,跟總兵官級別差了十萬八千裏,這是朝廷乃至皇帝的權力,沈溪或許可以代天子決定一個臨時總兵官人選,但這一切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1t;/
唯獨林恒,因涉及切身利益,還有他對朝廷之事比較了解,才會主動提出。&1t;/
沈溪看著旁邊的張永道:“張公公,你怎麼看?”&1t;/
張永道:“咱家?咱家當然希望沈大人能聽曹總兵一句,安排個臨時總兵官……”&1t;/
“那安排誰?”沈溪問道。&1t;/
一句話便把張永給嗆了回去,嘴上說站在曹雄一邊容易,但涉及具體事項,張永就抓瞎了。&1t;/
沈溪語氣平緩,道:“寧夏鎮因這次叛亂,總兵以下所有官將都未能幸免,要追究責任的話,恐怕有不少人要人頭落地,本來楊英和仇鉞二人可以勝任,但不管是論功或論罪,都沒到委命新總兵時,事情恐怕最終要等朝廷安排……”&1t;/
張永問道:“那大人就不打算安排寧夏總兵官咯?”&1t;/
沈溪道:“本官在寧夏,朝廷委命狀下來前,暫且不會回京,這總兵官人選由陛下欽定,旁人無從摻和!”&1t;/
張永看了林恒一眼,心裏驚訝,暗忖:“本以為沈大人準備進城跟楊大人商議後再做決定,現在看來分明已有決斷……如此一來,豈不是未來一兩月都要駐紮寧夏邊城?鬥劉瑾的事要延後到幾時?”&1t;/
“沈大人準備進城後,落榻何處?”張永問道,“曹總兵和楊大人應該都準備好寓所請大人去住……”&1t;/
沈溪麵色鎮定如常:“本官率軍進城,當然是跟隨兵馬一起住……寧夏城防布局本官已看過,進城後先把營地紮好,除非有戰事,否則本官不會幹涉城防事務,一應防務俱由曹總兵所部人馬負責,剩下的事情,則等朝廷決斷!”&1t;/
張永急道:“什麼事都要朝廷決斷,那大人進城圖的是什麼?”&1t;/
顯然張永不甘心,本來就因為出兵慢了把功拱手讓出,現在跋山涉水到了寧夏,沈溪居然來個三不管。&1t;/
要知道沈溪現在隨便安排一個臨時職位,都能讓張永賺得盆滿缽滿,沒有軍功也有大把銀子進項,但現在沈溪卻把權力歸還朝廷,張永根本不能理解。&1t;/
沈溪道:“本官到寧夏,乃是奉皇命平叛,現在叛亂已平息,論功請賞之事自應由朝廷完成,本官的目的變成安定一方,若有叛亂或者外夷入侵,本官便起兵抵禦,若非如此,本官不想幹涉地方事務!”&1t;/
沈溪這番話擲地有聲,張永知道多說無益,幹脆拂袖而去。&1t;/
就算現在張永跟沈溪站在一道對抗劉瑾,兩人也沒法在所有事項上達成一致,張永貪財,而沈溪卻嚴守規矩。&1t;/
連監軍太監張永都沒資格說話,林恒更不會說什麼,他感覺沈溪所言其實也是對他有所警告,你跟我是姻親不假,但涉及軍政事務,你沒資格指手畫腳,尤其你有一定政治傾向,更不能以你的意見來左右我。&1t;/
王陵之、荊越等人來寧夏的目的是為了軍功,自始至終都作壁上觀。&1t;/
……&1t;/
……&1t;/
姓宋的參議回到寧夏鎮城,在總兵官府見到曹雄,將沈溪的意思轉達。&1t;/
曹雄皺眉道:“沈大人果真如此說的?”&1t;/
姓宋的參議道:“沈大人的意思是所有事情等他進城後再議,且大人請他到總兵府落榻,沈大人也無此意,若明日他見過楊大人,事情就不好辦了!”&1t;/
曹雄輕歎:“本將領兵征伐逆賊,雖僥幸平息叛亂,但初時未得朝廷調令,便將防線推進至黃河東岸,總有不妥。如今遲遲不回固原,怕是有人會在背後做文章,看來要多給司禮監劉公公送一些禮才可!”&1t;/
姓宋的參議問道:“那將軍到底是要跟沈大人連成一線,還是要跟司禮監劉公公結成一黨?”&1t;/
曹雄冷聲道:“劉公公始終在京城,能影響到陛下的決斷,我為了保住官位,當然要巴結他。”&1t;/
“但現在寧夏軍功奏請,由沈大人負責,本將也得巴結好,總歸多花一點銀子沒錯。這次從叛逆手中繳獲不少,給沈大人送去一些聊表心意,隻要他能在跟陛下的奏本中將我列為功,封侯之事為期不遠矣!”&1t;/
374/22935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