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3 / 3)

本來胡嵩躍等人跟著沈溪出征便有“吃香喝辣”的打算,現在一股氣泄掉,‘精’神頭也就不那麼足了。

沈溪道:“朝廷派我們出兵平息叛‘亂’,走到半路叛‘亂’平息,但始終還是要完成朝廷‘交’托,至於功勞歸屬的問題,本官自會跟朝廷申報,明日一早,照常出兵。”

聞訊趕來的王陵之,顯得很頹喪,道:“現在出兵還有啥意思?到了寧夏真,功勞都是旁人的,去了看別人在那兒慶功,心裏不是個滋味兒……要不,咱們先留在延綏,這裏到底是熟悉的地方,此行咱們還沒見過林將軍呢。”

王陵之嘴裏的“林將軍”,便是沈溪的大舅子林恒,當初沈溪帶王陵之回京,想把林恒順便捎上,結果林恒出於一些考慮選擇繼續留在延綏鎮,後來三邊總製之職被朝廷裁撤,林恒少了朱暉和沈溪兩個靠山,如今‘混’得不盡如人意。沈溪進城後多方打聽,知道林恒現在領兵在外,說是進行長途拉練。

以沈溪分析,林恒極有可能被借調去寧夏鎮平息叛‘亂’了。

到底林恒是三邊騎兵主將,而且之前幾次在跟韃靼人‘交’戰中建功立業,這次寧夏叛‘亂’,榆林衛距離不遠,不從這邊借調‘精’兵說不過去。

但因借調人馬始終沒有朝廷軍令,所以三邊主要官員和對此均三緘其口,裝作這會兒林恒在外練兵。

沈溪沒好氣地道:“看你們一個個萎靡不振的樣子,身為將官,隨時都要打起‘精’氣神來……這一戰功旁落,又非咱們的過錯,何況平息叛‘亂’也不是另一路人馬之功,接下來咱們隻管出兵,盤桓幾日可能就要折返回京。”

張永驚訝地問道:“這麼早就回京?還是多在這邊停留些時日為好……沈大人,京城那可是龍潭虎‘穴’啊!”

說是要攜手鬥劉瑾,但張永信心不足,想起劉瑾的諸多手段,他便情不自禁打起了退堂鼓,寧可在西北多停留些時日。

畢竟在這裏是當大爺,回京城後就要當孫子了。

沈溪打量張永一眼,皺皺眉頭,道:“之前商議的事情,難道張公公忘了?既然奉皇命而來,叛‘亂’平息,連賊也已束手就擒,下一步隻能回京複命,至於所率人馬,也會一同回去。”

胡嵩躍等人聽說能返回京城,心裏好受了些。

對他們而言,其實巴不得沈溪能官複原職,再當兵部尚書,這樣他們的前途才會無限光明。

……

……

雖然楊一清進兵寧夏的消息傳來,但並沒有影響沈溪的計劃。

說好來日一清早出兵,所有兵馬都已做好準備,這天深夜,一名從寧夏鎮城風塵仆仆趕來的客人進入驛站,就算沈溪正在睡夢中,聽到消息也出來迎接。

來人正是他的大舅子林恒。

林恒此番前來,指使他的不是楊一清,而是固原總兵官曹雄。

“……沈尚書,末將來遲了!”或許是大半夜擾人清夢,林恒見到沈溪後顯得有些歉意。

沈溪道:“林將軍此話何解?本來你傳遞消息就沒有時間限製,怎能說來遲?現如今寧夏鎮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林恒苦著臉道:“末將是應曹總兵之請,帶騎兵兩千增援。末將領兵一路過了黃河,率先進入寧夏鎮,與楊將軍和仇將軍二人一起,將賊擒獲,之後曹總兵的人馬也進入寧夏,如今叛軍各路人馬基本都歸降朝廷……”

“這是好事,為何你看起來愁眉不展?”沈溪問道。

林恒歎道:“說來也是楊軍‘門’的人馬行進度太快,曹總兵進城不到三日便趕到寧夏,楊軍‘門’進城前,曹總兵便知此番軍功要為楊軍‘門’所得,曹總兵心有不甘,所以便派遣末將回延綏,給沈尚書您帶來信函!”

說完,林恒將曹雄親自所寫信函‘交’到沈溪手上。

沈溪看過信函,曹雄是武將,沒多少學問,但他手底下謀士不少,信函不是曹雄親筆所寫,卻代表了曹雄的態度。

曹雄認為此戰中他功勞最大,所以想讓沈溪據實向朝廷申報,爭奪功。

“這種事,讓我如何跟朝廷說?畢竟我這邊還沒到寧夏。”沈溪看過信函後,搖頭歎息。

林恒顯得很為難:“沈尚書到底乃是陛下派來平叛的正差,而楊軍‘門’是副使,若大人跟朝廷申領的話,想必陛下會做出明智的判斷。”

沈溪道:“曹總兵率先帶兵進寧夏,這件事我會在奏疏中詳細列明,但有些事不是我奏稟了,就一定能奏效,林將軍該知道,現在朝中是誰當權,楊巡撫這路人馬可是有劉瑾的支持……”

林恒聽到這話,立即把奪他和曹雄軍功的楊一清當成了敵人看待。

沈溪問道:“那如今楊巡撫在寧夏鎮城內,做出何舉措?”

林恒搖頭道:“末將出寧夏時,楊軍‘門’尚未帶兵入城,這兩日末將也是緊趕慢趕才回,以曹總兵和地方官員、將領的意思,都希望大人您能早些進寧夏主持大局,這西北隻有您才能服眾,其他人……難得人心!”

374/2287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