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稽之談,無稽之談……”楊武罵罵咧咧,白玉不知道他究竟對什麼不滿,畢竟此番送禮楊武也有份。
恰在此時,外麵有侍衛進來傳報:“兩位大人,戶部侍郎胡大人求見。”
楊武頓時緊張起來:“這……這可有些麻煩了,等會兒見到胡侍郎你說話可要小心點兒,不要把送禮的事說出來。”
白玉點頭應是,然後跟隨在楊武身後,一起出去迎接胡汝礪。
胡汝礪剛進正院,見到楊武和白玉,沒等二人上前行禮,便用一種嚴厲的口吻喝道:“楊軍門,瞧你做的好事!”
楊武故作糊塗:“良弼兄何出此言?”
在大明,祖籍南直隸應天府溧陽縣、出生於寧夏左屯衛的胡汝礪,累祖孫三代始成寧夏名儒學人,在士林中逐步享有盛譽,就算刨除劉瑾特使的身份,楊武作為後進,也要在胡汝礪跟前畢恭畢敬說話。
胡汝礪橫眉怒視,或許是察覺到周邊有巡撫衙門屬吏和書辦在,不適合敞開說話,一擺手,道:“進內再言。”
楊武跟白玉對視一眼,隨即二人一起進入後堂,此時胡汝礪已坐下來,拿起杯剛泡製的香茗在喝,顯然是得到消息一路風塵仆仆趕路回來。
胡汝礪放下茶杯後,問道:“今日沈之厚可是領兵西去?”
楊武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不需要隱瞞,點頭道:“正是如此,陛下聖旨和兵部調兵公文於昨日抵達宣府……今日領兵出征……時間掐得剛剛好……良弼兄,這沒問題吧?”
胡汝礪氣衝衝地說:“公公之前可有言在先,讓你阻撓沈之厚出兵,為何他昨日剛得調令,今日就能將兵馬整頓完畢?”
這下楊武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雖然劉瑾來信讓他催促沈溪上路,但按照常理沒個三五日兵馬根本無法整頓完備,沈溪絕無可能如此順利便領軍西去。
如果把巡撫衙門和總兵府早就為沈溪整頓好兵馬,卻因沈溪堅持才遲遲不出兵之事說出來,更不知胡汝礪會藉此如何大做文章。
楊武看著白玉,連連使眼色。
白玉一臉為難,硬著頭皮上前,吞吞吐吐道:“這不是……沈大人早就跟總兵府打過招呼,讓我等做好準備,等聖旨和兵部軍令一到就出麼?”
“沈大人自己便有親兵五百,加之先前他還調兩千兵馬進行訓練,此番總兵府不過抽調三個千戶所便可成行,並沒有多麻煩,稍微整理一下便可出征……胡大人明鑒,我等可沒有違背劉公公所下命令……”
楊武尷尬地打圓場:“是啊,是啊,我們不過是遵照公公命令辦事罷了……之前劉公公來密函,說是宣府這邊耽擱太久,要我到總督府催促沈尚書盡快出兵……或許是陛下那邊已開始過問,公公見事情再也拖延不下去了,才特意來函催促。”
胡汝礪一副生氣的模樣,但他沒說什麼,再次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恰在此時,門外走進來一人,這人楊武和白玉都認識,正是跟著張文冕一起到宣府的江櫟唯。
“大人。”
江櫟唯上前來,向胡汝礪行禮。
胡汝礪點頭道:“顧嚴,你且將你調查到的事情,詳細說來。”
江櫟唯怒視楊武,似乎看到殺父仇人一般,道:“以卑職調查所知,楊大人跟白總兵一起,暗中積極配合沈之厚,調兵遣將,準備好錢糧和軍械,似早有不軌之心。今日沈之厚出征前,二人更是送上厚禮,分明有結交沈之厚,當那牆頭草之意。”
“江鎮撫,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休要胡言亂語!”楊武大驚失色,指著江櫟唯大聲反駁。
江櫟唯還想繼續說下去,卻被胡汝礪伸手阻止。
胡汝礪站起身來,道:“楊軍門,你所在的宣府,乃九邊第一重鎮。你坐鎮此地,不但要為朝廷效命,更要誓死報效公公……你非但不思公公對你的提拔之恩,居然暗中跟沈之厚勾連,分明是有意背叛……”
“絕無此事。”
楊武現自己百口莫辯,想解釋卻不知如何出口。
胡汝礪再瞪著白玉道:“白總兵,你當初給劉公公的信函中是如何說的?你說你人在宣府,就一定不會讓沈之厚掌握軍權,看看你現在做的這一切,這不是陽奉陰違嗎?”
白玉推搪道:“都是出自楊大人安排,卑職隻是按照楊大人吩咐行事。”
官場上,相互推搪的情況實在不勝枚舉,以至於誰都不知哪個人說的是真的哪個人說的是假的。
楊武怒道:“誰讓你辦事的?明明是你暗中相助沈之厚,本官幾時讓你協助他出兵……”
楊武和白玉之前還親如兄弟,現在當著胡汝礪和江櫟唯的麵,卻吵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