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2 / 3)

張永想了下,重重地點頭,道:“看來沈大人也想過這問題……要見陛下,或許不是很難,甚至陛下本身對劉瑾也有懷疑,但有些事……傷不到劉瑾根本,陛下又不是不知劉瑾中飽私囊,就是……唉,此種情況咱家仔細考慮過,覺得難以成功,所以就不蚍蜉撼樹了。”

沈溪認真觀察,現張永真的是有心無力。

曆史上真正扳倒劉瑾之人,正是張永,內苑是劉瑾控製最為鬆懈的一環。

沈溪心道:“劉瑾乃內官之,隨時見駕是他最大的優勢,朝中官員沒有他那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張永等太監卻不同,跟君王間同樣距離很近,皇帝對他們的的信任並不下於劉瑾,隻是因能力有所不足才有親疏之分。”

沈溪微微點頭:“隻要張公公一心扳倒劉瑾,還是有機會的……以我所知,隨著權勢日盛,劉瑾已生出謀逆之心。”

“啊!?”

張永聽到這消息,著實意外。

就算張永思索很多扳倒劉瑾的方式,可涉及皇帝親自處置的問題,隻要劉瑾沒有犯下十惡不赦的大罪,朱厚照就會赦免他。但若劉瑾真的有謀逆行為,就等於走向滅亡。

張永兩眼放光,但理智告訴他這件事不靠譜,當即疑惑地問道:“沈大人,您這消息是從何而知?可有證據?”

沈溪道:“證據自然是有,但都在劉瑾手上,若是時間不合適,恐怕都會被劉瑾銷毀,所以……”

“所以還是沒轍!”

張永以為沈溪信口開河,懊惱地拍了拍腦門兒,“劉瑾對沈大人忌憚之至,就算沈大人有機會回京,也沒可能把罪證找出來……這條路行不通!”

沈溪笑了笑,道:“敢問張公公,若陛下知道安化王是以誅除劉瑾為起兵由頭,而安化王謀逆又被平息,陛下可會殺了劉瑾?”

張永沒有馬上回答,思索半晌後才遺憾搖頭:“難!”

沈溪道:“劉瑾不死,將來他重新崛起的機會有多大?”

“這個……”

張永回答不出來了,許久之後,他眉頭緊皺,“恐怕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沈大人之前也曾設計讓劉瑾配宣府,最後還不是重回京城?”

沈溪點頭:“看來張公公對劉瑾的危害,了解得很透徹,那就該明白其中訣竅,若無法找出劉瑾謀逆的證據,那幹脆隱忍不,因為實際意義並不大!”

張永嘴巴張了張,隨後垂頭喪氣,顯得更加懊惱了。

正如沈溪所言,如果隻是以安化王旗號問題來攻擊劉瑾,或許朱厚照會召來劉瑾喝斥一番,罰沒些東西,最嚴厲也不過是奪去劉瑾職位配閑住,等時間久了,朱厚照被朝事煩擾,依然會啟用劉瑾,那時劉瑾必然會加倍報複。

而若是這件事提前被劉瑾所知,問題就更嚴重了,要死多少人都說不準。

張永問道:“那沈大人可有把握找到劉瑾謀逆的證據?”

沈溪點頭:“證據就在劉瑾身上,或許在他府中,所有事情必須綜合進行考慮,若單以劉瑾謀逆來說事,陛下未必會采信,但若是先拿安化王謀逆的事情作鋪墊,讓陛下對劉瑾起疑心,然後再順勢將劉瑾謀逆的事情捅出……”

張永露出恍然之色,道:“還是沈大人高明。”

沈溪道:“沒有誰比誰高明,隻是做事要循序漸進,一切根由還是這場戰事……張公公不必擔心,隻要朝廷兵馬到了寧夏鎮,此戰必勝,叛軍根本就是烏合之眾,如何跟朝廷正義之師一較高下?”

張永點頭:“這倒是,有沈大人在,就算強如韃靼騎兵,最後結果如何?所以說……還是要先出兵啊。”

“等等吧!”

沈溪道,“軍功是次要的,立下功勞卻不能鏟除劉瑾,再大的軍功也是徒勞……若功為我,劉瑾的防備心或許會更重。”

張永驚愕,滿臉不可思議:“所以說……沈大人此戰不是為平亂,而是為除……”

“嗯。”

沈溪點頭,“所以一切都要平心靜氣,最好整個事情都按照劉瑾的計劃來進行,隻有如此展下去,劉瑾對你我的防備心理才會降低,我們才更有機會把劉瑾鏟除,不是嗎?”

……

……

宮裏太監有除劉瑾之心的人不少,但大多隨波逐流沒有主見,有張永這樣有能力和破釜沉舟勇氣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