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2 / 3)

聽到張永的問話,沈溪站起身來相迎,笑著打招呼:“張公公來得可真快,從京城到這裏,每日得敢七八十裏路吧?真不容易啊!”

張永心想:“這可真是稀奇,寧夏鎮軍情緊急,他怎麼一點兒都不著急?即便再成竹在胸也不該如此吧!”當下急切地道:“哎呀,沈大人,咱家奉皇命至宣府給您當監軍,風塵仆仆連夜趕路,就是追不及……宣大之地兵馬俱已準備齊全,隨時可以出征了?”&1t;i>&1t;/i>

沈溪笑了笑:“兵馬尚在籌措中。”

“嘶。”

張永吸了口涼氣,問道,“沈尚書,您這態度咱家怎就看不懂呢?您平時做事可是風風火火,怎此番領軍平叛卻好像不急不忙?陛下可是派了您和楊一清楊大人兩路人馬出擊,你就不怕功勞被人給奪去了?”

沈溪隨手一指:“張公公坐下來說話吧……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

張永很不情願地坐了下來,目光一直逗留在沈溪身上,亟需答案。

沈溪有些無奈,搖了搖頭:“要說這最重要的原因,是朝廷兵的聖旨到現在都還沒傳到宣府,你說本官能隨便領兵出征?這不成了擅自調兵?有人誣告我謀反怎麼辦?”

“啊!?”&1t;i>&1t;/i>

張永剛坐下,聞言不由再次站了起身,目瞪口呆打量沈溪,問道,“咱家人都已經到了宣府,怎麼聖旨還沒來?這……這……”

沈溪歎道:“本官也很奇怪,為何陛下出兵口諭已下達那麼久,朝廷聖旨卻始終不見蹤影?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有些人不願意我早早出兵,以避免我獲取頭功,讓他難堪……”

張永不是笨人,稍微一琢磨,立即就明白過來,現在不是沈溪想不想出兵的問題,而是劉瑾在後麵拚命拉後腿。

張永惦著手,苦笑道:“說得也是,朝中確實有人不斷給沈大人您找麻煩,手段之卑劣,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唉,這聖旨不來,地方軍將和衙門不肯配合你工作吧?”

“這倒不是。”&1t;i>&1t;/i>

沈溪語氣顯得很輕鬆,解釋道,“宣府巡撫、總兵,還有大同府那邊都已經開始征調人馬,畢竟陛下口諭已下達,就算沒有聖旨到,地方上提前籌備兵馬還是可以做到的。”

張永神色欣然:“這就好這就好,隻要聖旨一來,馬上就能出兵,想必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不過……既然知道陛下已經下了禦旨,為何不先一步出呢?就算提前出兵,陛下知道了也不會怪責吧?”

沈溪道:“何必急於一時呢?在下跟新任寧夏巡撫楊應寧是舊識,彼此也算惺惺相惜,為何要撕破臉爭那功?要是楊巡撫把功拿到手,也算是做個順水人情……”

“你!”

張永有些氣急敗壞,他很想問,你這是軍功多了嫌腰疼,還學會謙讓了?可是你願意讓出功勞,我卻不行哪,我還指望攜功回朝,充當保命符呢。&1t;i>&1t;/i>

沈溪看出張永心中所想,笑著說道:“張公公請放心,這次出征,你的功勞隻會多不會少,但出兵一應流程得按照朝廷規矩來,在下以左都禦史之身擔任宣府、大同一線兵馬節調官員,不能知法犯法,怎麼都要等朝廷敕令到來……估摸也就一兩天的事情,張公公先稍作安頓,下一步恐怕要星夜趕往寧夏。”

聽到這話,張永釋然。

他自己也很疲憊,之前怕沈溪提前出,花了大力氣趕路,這會兒一陣困意湧來,忍不住打了個嗬欠,搖頭苦笑:“沈大人這一說,咱家真有些倦怠了……咱家不想住驛站,便落榻總督府,不知可否?”

“哈哈!”

沈溪笑著點頭,“張公公歇宿這裏,實乃蓬蓽生輝,本官這就安排,讓張公公先落榻好好睡一覺。”&1t;i>&1t;/i>

張永應承下來,正要退下,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那寧夏鎮叛亂進展……”

沈溪伸手打斷張永的話,笑道:“這些事要等張公公吃飽喝足休息好後再說,總歸現在局勢不如想象中那麼惡劣……大明承平已久,民心思安,估摸我等兵馬到寧夏鎮時,叛亂已結束……”

“啊?”

張永緊張起來,“這軍功可是人人想要。”

沈溪笑著點頭,讓人送張永去廂房,沒有讓其進內宅,主要是沈溪內院住著李衿和惠娘,有所不便。

……

……

張永這一來,宣府巡撫衙門和總兵府的官員坐不住了。

監軍太監已到宣府,出兵是朝夕之事,可是兵馬全都為沈溪整頓好,甚至楊武那邊不止一次跟沈溪說過可以先行調兵,但總督府那邊就是堅持己見,看不到聖旨就不出兵。&1t;i>&1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