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3 / 3)

之前的退讓,令朝局完全被劉瑾掌控,這算是他人生少有的汙點之一,經過這段低穀,謝遷決定重新把權力奪取回來。

翌日謝遷又去了內閣,找來焦芳、劉宇和楊廷和開了一個閉門會,拿回了輔的票擬決策權。

就算焦芳和劉宇不甘心,但始終謝遷才是輔,一天謝遷沒被褫奪官位,謝遷一天就是內閣第一人。

又過了幾天,劉瑾這邊得到張文冕的奏報,知道了沈溪在宣府擺了他一道。

“這小子分明是找死!”

劉瑾暴跳如雷,他本以為自己的算計天衣無縫,不想卻因為情報送達宣府太晚,被沈溪打了個時間差,就此輕鬆將難題化解。

這是劉瑾萬萬不能容忍的。

劉府書房。

劉瑾緊急招來的人是張彩和孫聰,其餘人等在他看來可有可無。

張彩聽完情況介紹,緊張地道:“劉公公,看來宣府鎮的消息來得比較快,這兩日尚未聽說有人呈奏奏疏,事情應該未被揭出來……公公要做什麼事需得趁早!”

“未必!未必!”

孫聰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劉瑾望著孫聰,問道:“克明,此話何意?”

孫聰道:“以在下所知,這兩日謝尚書突然回朝,將內閣放出的權限逐漸收了回去,公公難道尚未有警覺?”

劉瑾麵有難色:“哎呀,難道是謝於喬已經得知情況,手中攥著老夫的把柄,要到陛下跟前告密?”

“嗯。”孫聰點頭。

劉瑾看著張彩,問道:“尚質,你如何看待此事?”

張彩現自己在這件事上,確實不如孫聰想得周到,這才明白孫聰為何能一直得到劉瑾信任,不單純二人是姻親關係,而是孫聰的確有能力。

“那就要防止有人到陛下跟前告密。”張彩隻能順著孫聰的話來說。

這種建議,劉瑾不需要別人來跟他說,他自己就能想到。

劉瑾道:“就算謝於喬拿到證據,又能奈咱家何?現朝野上下都對宣府叛亂之事深信不疑,咱家將豹房和皇宮看得那麼嚴實,他有什麼辦法可將奏疏呈送到陛下跟前?”

張彩擔心道:“陛下身邊始終有些人,並未被公公完全控製住……”

劉瑾抬起手打斷張彩的話,道:“尚質,你不用過於焦慮,想來姓沈的小子沒別的辦法可想,他就算先一步得知老夫的計劃讓其陰謀得逞又如何?即便當初在京城,他也沒本事跟咱家鬥,更何況現在已被趕去了宣府?他也就這點兒能耐了!”

最初劉瑾很生氣,但過了一段時間等心境平複,竟然怒火全消,甚至有些洋洋得意,覺得沈溪的反擊計劃完全被他的權勢壓製住了。

隻要守住朱厚照的消息獲取渠道,已注定這件事不會被揭穿。

顯然劉瑾太過自信,有些忘形了。

張彩和孫聰都能想到這一層,但二人各懷心思,沒有出言提醒,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時候再提建議純粹是給自己找麻煩。

張彩繼續道:“公公要把這件事做實,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繼續擴大輿論,讓世人都以為宣府民亂愈演愈烈,下一步就要組織地方兵馬平叛……”

“你以為咱家沒想到嗎?”劉瑾笑著說道,“老夫已讓宣府、大同和三邊各處征調錢糧,讓各軍鎮出動人馬平叛,就算地方上一切太平,看誰敢對朝廷的決定說三道四,人馬可以調,錢糧可以出,就當是演習一番!”

孫聰欲言又止,想提醒劉瑾這麼做不合適。但他又想到現在劉瑾在朝中大搞“廉政建設”,主要是張彩提醒劉瑾,不要公然受賄,創造一個廉潔的形象更容易贏得人心。

劉瑾正想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於是采納了張彩的建議,將前來送禮的幾名官員下獄問罪。

這會兒劉瑾手頭正缺銀子,利用一場莫須有的叛亂,正好可以大肆斂財,孫聰就算覺得不那麼合適,也不想故意跟劉瑾唱反調。

因為孫聰可沒好辦法為劉瑾搜刮錢財。

劉瑾向張彩吩咐道:“尚質,這幾天你去戶部那邊通知一聲,讓他們把未來兩年三邊和宣大之地的稅賦先征繳上來,作為軍餉使用,咱家再派人去地方上清理一些舊賬,如此西北便有足夠的錢糧供調用……”

張彩也不支持劉瑾這種近乎粗暴的斂財方式,但既然劉瑾這邊沒有向朝臣索賄,鬧得以往那般“官不聊生”,他也就沒說什麼,點頭應了下來。

374/22873884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