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章 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2 / 3)

這二者間始終有一個平衡點。

或者說,沈溪自己就是讓雲柳在這二者間轉化的根本原因。

美人在懷,沈溪心中的寂寥得以宣泄,但他還是有些遐思,尤其涉及未來不確定的前途。

沈溪微微歎了口氣,雲柳感受到沈溪心中困擾,擁著他的玉臂更緊了一些。

沈溪道:“從這裏到宣府,走不了多久,要是劉瑾真想路上動手的話,或許接下來的路程會有些不太平,我們得打起精神,最好搶在他們前麵趕到宣府。但到了宣府並不意味著麻煩結束,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雲柳默默傾聽,沒有發表看法。

她更願意拿一種手下的心態,跟沈溪奏報事情,而不是平等地商議。

沈溪輕撫雲柳的如花嬌顏,道:“好好休息吧,到宣府後,你作為我手下最得力的幹將,許多事情都要你出馬,注定不會太清閑。”

……

……

沈溪離開京城往宣府,對劉瑾和閹黨成員來說,少了一大麻煩。

但對於宣府、大同,乃是整個西北官場來說,無異於一場大風暴降臨。

當年沈溪僅僅以湖廣、江西總督調任三邊總督,便引起大規模官場動蕩,如今沈溪乃是以兵部尚書貶謫宣府,西北官場中人更為沈溪的到來煩憂不已。

宣府和大同一線的官員和將領最為發愁。

原宣大總督孫秀成在戰爭進行中失蹤,朝廷沒有大肆宣揚他投敵之事,畢竟事關朝廷顏麵,之後宣大總督之職便一直空缺,王守仁留在宣府並非是以宣大總督的身份,而是以代總督、總理軍務的名義。

此番沈溪這個宣大總督是掛著左都禦史、兵部尚書等加銜前來,就算隻是虛弦,但他少傅的身份卻是實打實的。

如此一來,沈溪在西北官場論職務排在三邊總督之下,但論在朝中的地位卻依然在三邊總督之上。

關鍵是沈溪的功績和威望擺在那兒,遠不是劉瑾說一句貶謫就能把沈溪在大明將官、士兵心目中的地位給磨滅了。

沈溪履任宣大總督,直接影響到的是宣府巡撫楊武和大同巡撫崔岩,以及地方鎮守太監、總兵等人的利益。

楊武和崔岩都是閹黨成員,靠向劉瑾行賄才得以升遷。

二人收到劉瑾要求暗中協同張文冕“公辦”的書函後,知道張文冕是奉命前來暗殺沈溪,內心惶恐,寢食難安,顯然是被沈溪的威名嚇破了膽。

宣府巡撫衙門。

這段時間,楊武多次召集手下商議,而王守仁已在收拾行囊,準備在沈溪抵達後,便動身回京。

“……大人,劉公公不是說了,沈尚書是被貶謫到宣府,就像那沒有翅膀的鷹隼,怕他作甚?”

幕僚文祥晉看到楊武憂心忡忡茶飯不思的模樣,這天趁著會議結束,來到楊武的書房進言。

楊武怒道:“你知道什麼?沈之厚沒出任兵部尚書前,多次在地方為督撫,天南海北都有他的足跡,每到一處,都會掀起不小的波瀾,官場都要被他傾覆了!”

文祥晉道:“大人憂慮過甚了吧……以鄙人所知,沈之厚再厲害也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弘治十二年考取的進士,比大人您還要晚一屆,隻是因得到朝中貴人相助,才步步高升……”

楊武斜看文祥晉一眼:“那以你的意思,本官不用擔心?”

“正是如此。”

文祥晉以為自己說的話起到了效果,語氣中帶著幾分自信,道,“說白了,沈之厚年不過二十,就算從娘胎裏算起,有多少經營俗務的造詣?要說能在地方上引發多大風波,實不可信,多半是以訛傳訛。想當初他在三邊總督任上,還是劉公公清查九邊弊政才引發官場風波,而他在那次風波中根本是無所作為,隻因為是天子之師才調往京城任兵部尚書。”

楊武冷笑不已:“那當初他在南寧府時,南寧知府高集之事,該作何解釋?”

“嗯?”

這下文祥晉說不出話來了。

楊武道:“若他隻是普通的讀書人,本官怕他作何?但這位真不是什麼善茬,他在地方從來都不循規蹈矩,每到一處必伴隨兵馬調動,他在西南、東南時,地方相繼出現兵禍,都是他領兵平息。”

“這樣一個善於領兵的文官,甚至做出強搶民女之事,連地方知府都為其所害,你覺得本官可以高枕無憂?”

文祥晉站在那兒,整個人都懵了。

顯然他對沈溪的功課做得不夠,被楊武喝斥也沒法辯解。

見楊武很惱火,文祥晉訥訥請示:“那大人您準備……”

楊武道:“劉公公已派快馬送信來,說是委派身邊幕僚到宣府來辦差。劉公公和沈之厚交戰的戰場,從京城轉移到宣府,讓人膽戰心驚……無論哪一方出事,本官都不好交差啊。”

文祥晉一臉遲疑:“這……劉公公不依不饒,居然派人追到宣府來,分明是要除沈之厚而後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