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3 / 3)

兵部在東長安街,禮部同樣在這一側,說順路未必,但也不會繞太遠。

或許謝遷想到有捷報就會有慶典,必然跟禮部有關,便想去見一下周經,雖然他對周經有些成見,但碰到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依然離不開周經支持。

三人到了禮部衙門,問了一下門房,才知周經已先一步入宮。

皇帝特別指出傳見周經,張苑派人傳話時,叫人向周經說明這一點,周經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入宮去麵聖。別的大臣都是去文華殿等候,然後一起前往奉天殿,而周經則直接入乾清宮覲見聽宣。

謝遷聽說周經已進宮,怒從心頭起,嚷嚷道:“瞧瞧,周伯常之前看起來老實本分,但現在閹黨得勢,立馬活躍起來……他不會是急著入宮邀功去了吧?”

謝遷火氣實在太大,沈溪和屠勳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一抹無奈。

謝遷篤定劉瑾是虛報戰功。

沈溪知道,自己再說什麼,謝遷必然聽不進去,還不如不說,等進宮後靜觀其變。

到現在為止他也不能確定劉瑾是否虛報,更大的可能是劉瑾覺得王守仁和胡璉等人一定能取勝,提前報功。

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風險,劉瑾既然願意承擔這樣的後果,沈溪自然沒法評價和幹涉,隻能等最後結果到來,看看劉瑾是否能如願以償,若是能僥幸賭中,那他回朝重掌司禮監的機會非常大,這也算是一種風險投資。

在謝遷這樣一個老頑固麵前,沈溪沒有發表看法,畢竟旁邊有個屠勳,沈溪不能當著外人的麵去跟謝遷抬杠,這既是對謝遷的不尊重,對自己也沒什麼好處。

三人出公生門,一起往長安左門而走。

等三人入宮,本來要去文華殿,路上得知眾大臣已往奉天殿朝賀,如此一來自然不能先到文淵閣或者文華殿去商議事情,甚至連別的大臣都沒法先碰個頭通通氣,隻能先去奉天殿看看究竟是個什麼狀況。

過奉天門時,屠勳提醒謝遷:“於喬,稍後麵聖可要謹言慎行,如今尚且不能定劉瑾虛報之罪,一切要等最終結果出來再說。”

謝遷冷笑不已:“那若這幾天沒有結果呢?”

屠勳道:“那也不能算虛報戰功,可以當作……欺君之罪……論處!”

謝遷嘴角又浮現了個不屑的笑容,但沒再說什麼,不過他和屠勳都忍不住看了沈溪一眼,但見沈溪神態平和,好似事不關己,二人隻能回過頭,往奉天殿而去。

此時奉天殿內,大臣們正列班等候。

自打劉瑾離開京城,這還是朱厚照第一次在奉天殿會見大臣。

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大臣們都在想這次麵聖是否可以奏事,在正德朝這種機會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想把握住。

謝遷、沈溪和屠勳三人抵達時,朱厚照尚未從乾清宮過來,朝會沒有開始,三人因地位崇高,一來便被人群團團圍住。

尤其是謝遷,作為當朝首輔,算是文官中地位最尊崇之人,旁人不明真相,都希望從謝遷這裏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圍過來的人,基本以老臣為主,這些人知道分寸,隻是想讓謝遷把大致情況說明一下,而謝遷卻在人群中找尋周經的下落,看了一圈沒見到人,最後問道:“伯常人在何處?”

工部尚書李鐩回答:“如今周尚書怕還在乾清宮,之前見他往裏去了,應是陛下跟他商議慶功大典之事。”

謝遷毫不客氣地道:“功勞尚未核實,就急著商量慶功?用得著這麼急麼?不怕到最後貽笑大方?”

謝遷連續幾個疑問出口,讓在場老臣們齊齊吸了口涼氣。他這番話附帶很多信息,其中最關鍵的,是“功勞尚未核實”,這意味著前線戰事可能尚未有結果,或者說朝廷這邊除了劉瑾的奏報外沒有別的消息傳來,本著孤證不立的原則,不能劉瑾說取得大捷就真的有大捷這回事……

說者或許無心,但聽者卻有意,光是謝遷這幾句,就足夠在場大臣琢磨許久了。

恰在此時,張苑手持拂塵進入奉天殿,走到金鑾寶座旁站定,揚起嗓子喊道:“陛下駕臨,百官迎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