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2 / 3)

沈溪道:“伯安兄此去宣府,主要以防守為主,隻要能守住張家口堡,擊退韃靼人犯境之舉,便基本可說大獲全勝。如今長城防線雖破敗不堪,但宣府周邊城塞已基本修複完畢,這場仗還是比較容易打的。”

王守仁搖頭苦笑:“對之厚你來說,這場仗不難,但對我這個戰場新丁……實在不知該用什麼話來形容。但既然是陛下親自下達的旨意,那我隻能盡力而為。”

沈溪看得出來,王守仁雖然表現出一定的不自信,甚至想推辭,但其實內心還是很想證明自己的。

如今宦官當道,聰明人沒人願意留在京城為官,眼前出現這麼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但凡有主見、有血性的男兒,都知道該作何選擇,現在沈溪等於是給了王守仁一個上進的捷徑。

沈溪點頭:“這一戰看起來不難,但事關未來幾年西北邊陲安穩,伯安兄肩上的擔子不輕,加上九邊地方向來有虛報軍功的傳統,你到任後先要應付這些內部的蛀蟲,我隻能在這裏預祝你一路順風。”

……

……

沈溪麵聖後不久,朝廷便下達詔書。

雖然很多事在聖旨中沒有言明,但很顯然,王守仁領兵是為跟韃靼人交戰,隻要看懂這點,很多事便能理清頭緒。

這邊沈溪正在跟王守仁談論與韃靼人交戰的重點,謝遷已氣勢洶洶殺到兵部衙門找沈溪“算賬”。

謝遷見到沈溪,沒等王守仁離開,便劈頭蓋臉喝斥:“沈之厚,看你做得好事。”

王守仁非常尷尬,一個是比自己父親資格還高的當朝首輔,另一個則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首輔對上司怒顏相向,還被自己碰到,很可能影響自己在兵部的地位,這時候不走,再聽下去可要招惹麻煩。

沈溪一擺手:“伯安兄先回去準備,這裏交給我便可。”

王守仁如釋重負,行禮後迅速離開。

等人走了,謝遷更加不客氣:“你不是要借此機會整垮劉瑾嗎?可結果呢?你居然替他說話,讓他有機會去當監軍太監?若其立功回來,朝政豈不是還在他掌控之中?你這麼做對他不但無害,反而有益!”

沈溪皺眉,心道:“當時的情況,除了朱厚照、我和劉瑾外,應該不會有其他人知道詳情,謝老兒如此篤定我替劉瑾說情,顯然有人通風報信……會是誰呢?”

謝遷見沈溪不語,惱火地問道:“是否聽到老夫說話?對此你作何解釋?”

沈溪道:“依謝閣老之見,我必須在麵聖時一棍子將劉瑾拍死,讓陛下當場將其治罪,使之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

劉瑾厲聲道:“你當初對老夫做出承諾,要不遺餘力扳倒劉瑾……你做到了嗎?”

原本已和解的兩個人,此時又產生巨大分歧和矛盾。

沈溪心想,你謝老兒哪兒來的那麼大的火氣?劉瑾是殺了你兒子,還是刨了你家祖墳啊?

麵對謝遷的指責,沈溪氣歸氣,但隻能好言好語解釋:“若我有本事能直接將劉瑾扳倒,絕對不會替其說話……可問題在於陛下根本沒有嚴厲懲罰劉瑾的意思,且這件事要說過錯,主要還是孫秀成等地方官員的罪過,跟劉瑾關係不大……如此便想劉瑾倒台,怕沒有閣老想象的那麼容易吧?”

“但你曾做出承諾……”謝遷又想強調。

沈溪道:“承諾是承諾,但也要見機行事,難道我看到陛下有意偏袒劉瑾時,還要糾纏不休嗎?”

“閣老可有想過,劉瑾能有今天的地位,是他自己能力有多高,又或者是人心向背的問題?是什麼造成他大權在握?還不是陛下對他的信任?”

這一連串問題,讓謝遷瞠目結舌,他打量沈溪,一張老臉漲得通紅,似乎很生氣,但生氣過後卻說不出什麼道理,末了隻得歎了口氣:“那你說,到底該怎麼辦?”

沈溪道:“現在能將劉瑾調出京師去宣府當監軍,已是非常好的結果,如果閣老對此還不滿意的話,那我實在不知怎麼做才能讓讓閣老覺得十全十美……”

“現如今大環境使然,想要鬥倒劉瑾可不那麼容易,朝中閹黨已成了氣候,且陛下現在根本不理朝政,陛下想要一個既可以幫他打理朝政,又能哄他玩的人,請問此人是閣老你嗎?”

謝遷皺眉:“身為一國之君,治理四海是題中應有之意,豈能每日沉迷逸樂?”

“話是不錯,但要做起來,很難。”沈溪歎道,“不但閣老想把陛下拉回到正道上來,我也想,朝中那些正直的文臣沒有一人不想……敢問一句,光靠想就能讓陛下改邪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