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心情反倒挺輕鬆,他想的是這次隻是象征性行軍,他雖然看出西北一線宣府鎮防禦薄弱,容易為韃靼人所趁,但韃靼到底是否會按照他預想的那樣行事,卻是個未知數,無須太過擔心,畢竟之前什麼都規劃好了,即便出現亂子臨時決斷也來得及。
九月二十日,沈溪所率兵馬終於抵達雞鳴山下的雞鳴驛。
雞鳴驛始建於元代,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開辟驛路,設置“站赤”,即雞鳴驛的前身。本朝永樂十八年雞鳴驛擴建為定貨府進京師的第一大站,成化八年建起三丈高的土牆,但僅僅隻能防禦一般盜匪,遇到大規模戰事,城防基本聊勝於無。
因此在韃靼人犯邊後,雞鳴驛便人去驛空,隻剩下一排排空房子。
由於雞鳴驛大門緊閉,門上貼了官府的封條,所以沈溪沒有讓官兵進駐,隻是靠著雞鳴驛紮營。
雞鳴驛距離宣府還有七十裏,加一把勁兩天即可抵達。
此時官兵們的懈怠情緒達到了,因為沈溪之前承諾的五次犒賞,到此時隻下發三次,還有兩次沒發。
胡嵩躍當晚跑來沈溪的中軍帳找麻煩,開口第一句就是跟沈溪討要第四筆犒賞。
“……大人,先不論這宣府就在眼前,單說將士這一路的辛苦,您不該體諒一些,將犒賞下發?”
胡嵩躍上來就苦口婆心請求沈溪下發犒賞,不想沈溪竟然順勢點頭:“胡將軍說的是,本官言而有信,明日便將後兩次犒賞一次性下發。不過明日……我們就從雞鳴驛撤兵,返回居庸關!”
“大人說什麼?回居庸關?您沒事吧,這好端端的,再過兩日便可抵達宣府鎮,您作何要回居庸關?”
胡嵩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沈溪的思維跳躍性太強,顛覆了胡嵩躍對戰場的認知,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行軍方式為他生平僅見。
沈溪道:“難道胡將軍不想撤兵?”
胡嵩躍不解地問道:“大人要撤兵,總該要有個理由才是。朝廷給大人的差事,是收複榆林衛,咱們還未走到半途就撤兵,怎麼向朝廷交代?”
沈溪點頭道:“目前距離榆林衛城是很遠,不過韃靼人的兵馬即將時不走,若來不及撤回居庸關,就要被人斷掉後路,到時候這三軍上下恐怕要全軍覆沒啊!”
“大人別開玩笑了,韃靼人哪裏有什麼動靜?大人不若想想到了宣府後,下一步的行軍計劃又當如何,士兵們可不會白跟著您去拚命!大人總歸是要體諒一下軍中將士的疾苦!”
胡嵩躍三句話不離犒賞,他覺得沈溪是在找借口推搪,趕緊回到主題,跟沈溪談到宣府鎮之後的犒賞。
沈溪道:“我已經說了,今夜將欠將士們的犒賞全都下發,明早拔營撤兵回居庸關!這是軍令!若有不遵守者,一律以違抗軍令處置!”
胡嵩躍冷笑一下,心想:“沈大人還真拿根雞毛當令箭,這沒到宣府就撤兵,是有多怕死?回去後弟兄們也要跟著丟臉……不過你說撤我們就撤,反正你是三軍主帥,朝廷要追究也輪不到我們來擔責!”
隨後,沈溪召集軍中主要將領,將一次下發兩次犒賞和撤兵的事一並提出,幾名把總和十多個指揮議論紛紛,隻有張永欣然道:“沈大人,這就要撤兵了嗎?”
“張公公回去準備一下,明早出發!”沈溪點頭。
張永有些犯難,但有將領在場,欲言又止。等一幹把總和指揮都回去準備後,他才在中軍大帳裏私下裏詢問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