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道:“娘,這是陛下吩咐孩兒種植的。”
“我呸。”
周氏啐了一口,“你當老娘傻是缺心眼兒?皇帝高高在上,住在皇宮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會讓你種這玩意兒?”
“憨娃兒,你要是缺錢,家裏家裏可以省著點兒吃,辛辛苦苦供你讀書,是為了讓你告別田間地頭,你倒好,好吃好喝的大官不當,偏偏跑來種地?”
之前周氏不知道沈溪在驛館後院種了些東西,要她早發現,非帶人把這些東西給鏟平不可。
我兒子是狀元,朝廷正三品的大員,種地就是自損身份,自甘墮落,我這個當娘的絕對不能讓他繼續墮落下去!
謝韻兒擦擦汗,走過去解釋:“娘,真的是陛下讓相公種的,這是從海外引進的新種子,咱大明還沒有過呢,咱這裏的收獲,就是以後繁衍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以後還要推廣到全國呢。娘……相公說不定會成為大明留名史冊的千古名臣呢!”
“真的?”
周氏將信將疑,把一根玉米棒子拿在手上,剝開來看了看,“核倒是不小,這表麵一圈黃橙橙的東西,能當大米煮來吃嗎?皇帝這是沒事做,讓我兒子種這東西?”
沈溪笑道:“娘,這東西叫玉米,可以跟麥子一樣碾碎了,既可以蒸窩窩頭,又可以熬粥,還可以蒸著吃。您可別小瞧這東西,一畝地能產六七百斤,至於番薯……就是地瓜,能產上千斤!”
“你糊弄老娘?一畝水田產二百多斤稻子,那都是豐收的年景,你居然說能產六七百斤?”
周氏畢竟是田地裏出來的,對於農作物的產量很敏感。
這時候農耕技術落後,沒有化肥,也沒有一代代選種和雜交,就算是一畝熟田,也隻能產二百斤左右的糧食,豐年也不到三百斤,這正是為何大明近三百年國運,人口一直停留在一億人左右的根本原因。
因為受落後的生產工具、灌溉條件和耕種作物的限製,大明現有土地隻能養活這麼多人,生得出來也養不起,社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可自從玉米和番薯引進中國後,華夏人口開始激增,這也是因為糧食多了,孩子生下來養活的幾率大增,誰不希望自家兒女多一些?
沈溪道:“娘,我可沒騙您,以後等大麵積推廣種植之後你便知曉了。”
本來嫩玉米很好吃,可沈溪不敢糟蹋玉米種子,他也是等玉米完全成熟後才來收割,所有玉米都會當作來年耕作的種子。倒是番薯產量高,再加上番薯根莖和塊莖都可以作為種子使用,沈溪準備勞作之後,讓自家女人嚐嚐鮮。
“晚上給你們烤地瓜吃!”沈溪笑道。
謝恒奴小臉上滿是晶瑩的汗珠,但仍舊洋溢著歡欣的笑容,仰視沈溪問道:“七哥,什麼是烤地瓜?”
沈溪還沒回話,一邊林黛先插了一嘴:“就是把剛才挖出來的這圓不溜丟的東西扔進火堆裏烤著吃唄……”
正在洗手的沈溪點頭:“沒錯,就是把地瓜烤來吃,我上學那會兒……呃,聽說這東西很好吃。”
周氏啐道:“呸,什麼你上學那會兒,你上學時有這東西嗎?累了大半天,娘先回去躺著了,這身子骨不比以前了……唉,都是被你爹鬧的!”
一個三十三歲的女人,身邊沒丈夫,一兩天還好,日子一長身體和心理上都會不由想起丈夫的好,尤其是周氏這樣本身對沈明鈞有情有意的女人。沈明鈞在身邊時,她恨丈夫不爭氣,可沈明鈞不在,她又埋怨丈夫不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