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2 / 3)

消息傳回來時,已經是冬月十八,船隊進入湛江港後的第六天,沈溪正在派人清點戰果。

六天交戰,鐵杷縣和東海島共斬殺盜匪兩百餘眾,俘虜盜匪六百餘人,其中半數以上是被盜匪所拘押的奴隸。

出兵四千,平掉八百餘匪寇,這戰果已經相當輝煌了,沈溪甚至可以不用再深入雷州府,也不用攻打硇洲島,就可以直接返回廣州府交差。

但若毒瘤不能根除,那這次南行就等於功虧一簣。

硇洲島上的悍匪暫且不知是倭寇還是普通大明海盜,讓這夥勢力留下來,由於沒了競爭對手,必然的結果就是做大做強。

可惜沈溪手頭上兵馬不多,他還要防備匪寇聯合起來端他的老窩,於是決定先將東海島周邊繳獲的財物和丁口都運回鐵杷縣城,再將兩千兵馬重新進行集結,攻打硇洲島。

對沈溪來說,硇洲島並不陌生。

硇洲島是一座火山島,這裏是南宋末年宋端宗歸葬之所,也是陸秀夫等人擁立八歲小皇帝趙昺為帝的地方。

曆史上頗有爭議,認為陸秀夫背趙昺跳海的地方並非崖山,而是硇洲島。

在明朝中葉,硇洲島上沒有百姓居住,隻是作為海上運輸船隻的避風港,島上這股海盜從何而來,在此落草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數。

等沈溪親率船隊抵達硇洲島西岸登陸時,早前派上島的五百多士兵已經在此駐守了四天,仍舊對島上易守難攻的寨子無計可施。

島西海岸附近亂石嶙峋,除了灘頭有幾百米平地外,隻有往島內走上二裏多,才有一片相對平緩的地方可以安營紮寨。

可如此一來,就跟海上的船隊拉開距離,若島上匪寇趁著夜色反撲,官軍後路非常容易被截斷。

馬九第一批上島,他知道沈溪抵達後,趕緊過來向沈溪奏稟:“大人,硇洲島周圍船隻皆被我戰船擊沉,唯有當前的山寨用青石壘成,形若城池,易守難攻,卻不知這些盜匪有何本事能築得這等堅固的寨子”

沈溪心想,硇洲島有著悠久的曆史,島上堡壘多半是宋末遺留的行宮所在,又被這夥海盜加固,所以才會如此難啃。

趁著入夜前,沈溪親自帶人去島上查探一遍,情況基本跟他預料的一樣,島上就算盤踞有盜匪,但仍舊很荒蕪,樹叢中僅有小路可以穿行,想把佛郎機炮運到地勢較高的山寨外異常困難。

山寨堡壘依據山勢修建,大約有四百米長寬,牆體厚重,設有箭孔,可以躲在牆體裏麵往外放箭或者是瞭望,牆高大約六到十米,和一般的城牆一樣,上麵有匪寇把守,若遇官軍攻打山寨,上麵會往下扔盛點燃的盛滿桐油的竹筒或者投擲石塊,還有便是居高臨下發射箭矢。

四麵看過,隻有一邊開有城門,門還不在修在地麵,而是在牆體上,平日裏匪寇進出應該是用梯子,這也是為了防止攻打山寨的人用滾木破門而入。

以島上簡陋的條件,再加上距離陸地相對較遠,就算有兵馬攻上島來,也不可能攜帶有攻城器具抵達島中央。

沈溪探查過環境回來,立即召開軍事會議,一群因為剿匪接連得勝而目中無人的將領侃侃而談。

荊越道:“沈大人,這島上山寨建得如此之高,定然缺水,隻要困他個三五七日,必會開門獻降”

硇洲島雖然不及東海島那麼大,但也不是彈丸小島,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否則後世也不會有四萬居民之巨。海盜絕對不可能守在連水井都沒有的土堡中固守不出,那隻會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