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2 / 3)

這會兒鹽場外秩序井然,並沒有出現大的風波,但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廣州知府、番禺知縣幾個衙門,可就亂成一鍋粥了。

沈溪不按常理出牌,來廣州府不到一個月,就把臨時督撫衙門辦得有聲有色,接連做了幾件大事,奠定在城中如日中天的聲望,如今都指揮使李徹對沈溪言聽計從,導致其他衙門處於極大的被動。

督撫衙門賣鹽引,布政使司和府縣衙門利用權威不讓士紳和鹽商去碰鹽引,督撫衙門就反其道而行,把鹽引賣給老百姓,在官府中人看來,這些百姓都是刁民,跟他們沒道理可講,人數眾多,一旦得不到鹽隨時會演變為一場民亂。

知府衙門和知縣衙門眼見事情失去控製,無可奈何之下隻能求助於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按察使司又非廣東負責地方行政的衙門,不好出麵。此事暫時不涉及刑獄,就算涉及刑獄,很可能會被督撫衙門那邊來一句“涉及匪寇”,就把人給押走。

這會兒所有人注意力都放在了廣東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可惜廣東左布政使周孟中死在任上,右布政使在經過南海縣衙的事情之後名聲大損,這會兒他幾無跟沈溪抗衡的勇氣,別人指望布政使司出來主持大局,而章元應則希望通過林廷選的威望出來號令各方。

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暫時無決策之前,番禺縣興盛場鹽場內外依然如臨大敵。

……

……

經過兩天的鹽引散賣,督撫衙門一共賣出去四千多小引鹽引,看起來是被城中居民所買,其實有半數落在一些準備低買高賣的商賈手中。

這些商賈並非那些財大氣粗的大鹽商,屬於小商販,他們更多地是在堵運氣……他們已經看出來了,督撫衙門如今在與地方衙門的對局中逐漸扭轉頹勢,占據上風,若是手上的鹽引最後能提出鹽來,就等於是幾倍的利潤,即便提不出鹽來,也可以通過私鹽和官鹽之間的轉換,不會蝕本。

兩天賣四千多小引鹽引,沈溪手頭上有一萬多貫錢,其中以碎銀子和銅錢居多,大大小小的箱子擺滿後堂,入夜之後清點核算工作尚未結束。

唐寅眉飛色舞地說道:“沈中丞今日已售出四千多鹽引,看來距離全數售出,不遠矣。”

沈溪沒好氣地說道:“伯虎兄難道忘了,從明日開始便不再散賣?”

唐寅驚訝地問道:“賣的如此之好,為何不再散賣?就算時日耗費日久,總算也用不了兩三月。”

唐寅有一定智計,可他並未有太多經濟頭腦。

這兩天鹽引之所以賣的這麼好,是因為廣州城的百姓對鹽有直接需求,可一個廣州城有多少人口?

這十六萬小引的鹽引,是涵蓋半個東南地區的鹽引,廣州城消化不下,別處的平民百姓不可能為了幾引鹽跋山涉水而來。

若無大鹽商兜底,沈溪手頭上的鹽引最多隻能賣出去一兩萬引,剩下十四五萬引賣不出去,事情還是要辦砸。

沈溪道:“回頭再跟伯虎兄解釋吧,總之明日開始,我們隻接待大商賈,一次必須要進購一千鹽引之上,否則免談。”

唐寅以為沈溪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剛賣出一些散貨,就想做大買賣,但他無權幹涉的決定,無奈地搖搖頭,便出去繼續幫忙清點鹽引。

沈溪簡單對朱山交代兩句,然後出了官驛後門,趁著夜色往惠娘和李衿處去,他已把城中的局勢搞亂,下一步計劃中,惠娘和李衿經營的商號該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