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六章 當麵好說話(2 / 2)

你謝大學士有本事不幫我說項,朝廷要追究我的責任,你孫女就要過苦日子,跟我吃糠咽菜;如果你背後打我的小報告,我就把氣撒在你孫女身上,讓她知道沈家家法森嚴。

當然,真讓沈溪虐待謝恒奴這乖巧可人的小媳婦,他可舍不得,但就是要讓謝遷有這種錯覺,不然他在朝中就真的孤立無援了。

若朝中無人,無論是政敵,還是那些看他不順眼的人,隨時都能讓他罷官免職,甚至要問他的罪。

……

……

沈溪不斷向朝廷通報他的所作所為,而在京城,謝遷卻在為地方上接連呈遞的關於沈溪“胡作非為”的事情頭疼不已。

謝府書房,謝遷手裏拿著幾分奏本,旁邊坐著吏部尚書馬文升。

弘治十五年夏天,內閣生了兩件事:一個是劉健又病了,另外就是李東陽稱病不出,朝堂上恢複了頭年年底的狀況,大小事項都歸謝遷處置,偏偏弘治皇帝又沒有擴大內閣規模的打算,朝廷大小事情,都落在了謝遷身上。

如今已經是謝遷第二次長時間行使輔的權限。

吏部尚書馬文升,雖然不在內閣,但卻是六部堂官之,一些人事考核任免的事情,謝遷都會主動跟馬文升交換意見,就算不是吏部的事,由於馬文升施政經驗豐富,謝遷也會邀請馬文升代為參詳。

謝遷揚了揚手裏的奏本,沒好氣地道:“你說這臭小子,到處搞風搞雨,尚未到任,就將福建右布政使給罷了,還讓人畏罪自盡死在獄中,此等事不是讓朝廷顏麵盡失?”

一省政府腦,被朝廷委派的欽差給辦了,這種事別說是弘治朝,自大明開國以來都是極為罕見的,誰都沒料到,沈溪這個新官剛上任三把火就如火如荼地燒了起來。

馬文升道:“福建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行都指揮使司不也為他說話,稟明此事與地方匪寇有關,承宣布政使司不僅包庇城中匪盜,還與倭寇有勾連……”

謝遷歎了口氣:“話是這麼說,就怕明日朝會上會有些麻煩。即便地方上稟奏的是實情,若陛下問及,我等該如何去說?一省藩台與倭寇暗通款曲,豈不令我大明朝野蒙羞?”

福州的事情,沈溪有福建都指揮使司、行都指揮使司和按察使司出麵,所有證據都指向右布政使尚應魁包庇匪訾倩,又與倭寇有染,沈溪如此做無可厚非,隻是案子背後牽連甚廣,涉及到舉薦尚應魁的不少大臣,也涉及到皇家和朝廷的臉麵。

謝遷平日做事最講究圓滑世故,提前就把問題考慮得很清楚。

“及早上奏吧。”

馬文升提醒了一句,“入夜前奏本還來得及呈送乾清宮,陛下或許留中,此事便不了了之,不也是上上之策?”

謝遷稍微考慮一下,頓時覺得有道理。

他能覺察朝野會因為此事而麵目無光,弘治皇帝看到地方上生這種事情必然也會覺得龍顏有損,若選擇將奏本壓下,那尚應魁的死就會報作任上暴斃以喪去職,一切喪葬禮數照舊,事情也就不用張揚開了。

如此朝廷的臉麵保住了,民間也不會有各種風言風語威脅統治根基。

謝遷一拍大腿:“負圖兄說得有理,我這就擬票擬,交到司禮監……”

謝遷這兩年做了不少實事,贏得弘治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的尊重,可最近馬文升卻覺謝遷在沈溪離京後表現失常,從中品味出什麼,沒有說破,但卻主動抽出時間來給謝遷當“幕僚”。

因為廣東鹽課提舉司的事尚未傳到京城,謝遷尚不知道沈溪在廣東又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依然麵帶憂慮:

“這小子臨走前,跟我談及鹽引,我估摸他是想用鹽引來籌措軍資。我問過戶部,今年廣東夏鹽鹽引,這會兒應該已經送到廣州府和廉州府,我聽說這小子從梧州往廣州去了,別是想打鹽引的主意吧?”

馬文升點了點頭:“老夫對廣東鹽課的事情也有所耳聞,這潭水渾得很,就怕他去了不是激濁揚清,而是清水被染渾。”

謝遷臉上眉毛胡子皺成了一團:“就沒第三條路可走?”

馬文升琢磨了一下,最後還是搖搖頭。

謝遷自以為對沈溪很了解,覺得這小子能力是有,但少年得誌,身上毛病不少,反倒是馬文升作為旁觀者對沈溪有一個嚴謹的評價,在馬文升看來,沈溪是一個敢想敢做而且有勇有謀,將來注定大有可為的年輕人。

馬文升歎道:“廣東可不像福建,這三司衙門勢力盤根錯節,三司腦在地方上都卓有賢名,可謂德高望重,不易相與啊!他在廣東孤立無援,若棋下得太急,非常容易陷入泥潭,涉足其中不能自拔!”

ps:第一更到!

能夠按時更新,真好!天子誠摯地求訂閱和月票支持,謝謝啦!(未完待續。)8

...

374/2797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