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 中(2 / 3)

“調整仰角”

沈溪不理會宋書聒噪,命令炮手將炮口設為四十五度角,其他暫時顧不上,就是衝著最遠的距離放炮。

根據張老五目測的情況,兩邊河岸相距約十五六丈,劉大夏的中軍所部有六七十丈的深度,隻要火炮能射出去一百丈遠,也就是大約三百餘米,那就一定會砸在空地或者是韃靼人頭上。

沈溪手下這群炮手在京城時便接受過正規訓練,再加上昨天酣暢淋漓地打了一戰,經受了實戰考驗,調整起來不慌不忙。

等一切準備好,沈溪把旗子一落:“放”

“轟轟”

火炮齊鳴

十門佛郎機炮幾乎是同時射出炮彈,炮彈在空中出一股淡黑色的青煙,飛過榆溪河對岸的明軍頭頂,往遠處落下。

“轟隆隆”

沉悶的爆炸聲傳來,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一輪跑放完,沈溪沒有馬上下令開炮,等對麵的旗語。

若這一炮落點不錯,那劉大夏肯定還會下令開炮。

榆溪河北岸戰事已經進入白熱化。

隨著大明軍隊從方圓陣改成衡軛陣,士兵們不太適應這種兵力較為分散的扁平陣型,被韃靼人接連衝鋒幾次,陣型再次向河岸擠壓,沿途留下一地的屍體。

此時就連劉大夏的帥旗距離交鋒的第一線隻有一百五十餘步。

“轟轟”

南岸突然傳來幾聲轟鳴,但在這種喊殺聲震天的戰場中間,聲音並不明顯。

“轟隆隆”

隨著炮彈落地,前方傳來劇烈的爆炸聲,一陣硝煙彌漫,韃靼人的騎兵隊伍生一陣混亂當然這混亂並不是在交鋒的第一線,而是在後方,所以前麵的韃靼人依然在進攻,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心生疑惑。

“怎麼回事”

一名大明邊軍的盾牌兵一邊問一邊把手上的盾牌舉起來,阻擋從前方射來的密集箭矢。而在盾牌中間,列於第二排的長槍兵舉著一丈三尺的長槍,使勁向衝過來的韃靼騎兵捅了過去,把那個正回頭觀望的韃靼騎兵給挑下馬來,隨後其他幾個方向各伸出一支槍尖,將那韃靼騎兵捅死。

剛立了功的長槍兵舒了口氣,站定後望了一眼,用一口川音說道:“好像是這些龜兒子的後營,莫非是我朝援軍到來”

既然能讓韃靼人身後出現混亂,那非是有援軍不可。

眼下所部已經沒有退路,守在河邊無異於等死,若是大明援軍從敵人後背攻來,那就不僅不用死,而是要反敗為勝。

此時又是幾個韃子重騎兵揮舞馬刀衝了過來。

“頂住”

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士兵們被激出強烈的求生。

劉大夏這陣勢有個好處,就是最大程度杜絕了士兵的撤退,背水一戰的精髓就在於此,身後就是冰冷的河流,麵前是敵軍,不成功便成仁。

“殺啊”

大明官兵繼續與韃靼人展開廝殺。

此時劉大夏在馬上也感覺到剛才那一輪火炮覆蓋的威力,麵前的壓力驟降許多。

“大人,隻射了一輪炮,似乎無以為繼。”探馬剛剛因為南岸的大明援軍放炮而歡欣鼓舞,卻因沒有後續炮火跟上疑神疑鬼,惶恐不安。

“下令,繼續揮動小旗,不要停”

因為前麵的官兵被韃靼人的騎兵逼迫得太厲害,麵向北邊的長蛇陣再次向南移動了十幾步,劉大夏直接從馬上被擠了下來他到底不是壯年,雙腿不那麼強而有力,六十多歲的人了,能騎上馬上都不容易,夾住馬腹談何容易

“大人”幾名侍衛連忙衝上前把劉大夏扶起來,劉大夏還想繼續騎上馬,卻因為人群過度擁堵,已經沒法爬上去了。

“轟轟”

預期中的第二輪炮擊如期而至。

從第二輪射擊開始,中間基本沒有太多停滯,一輪炮接著一輪,連續六輪後,才暫時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