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2 / 3)

劉大夏那邊計劃實施非常順利,卻為沈溪第二去壽寧侯府赴宴蒙上一層陰影。

……

……

三月二十一,晨。

沈溪整理好狀元衣冠,啟程前往皇宮,與眾新科進士題寫上表謝恩的奏本。

出了客棧門口,沒走一會兒,沈溪就從來往行人嘴裏聽到城中米價騰漲的消息。

這些年來,城中經營大米和麵粉的鋪子基本都有出售朝廷府庫的盜糧,這幾乎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劉大夏的舉動,把本該賣給老百姓的糧食悉數收繳,朝廷的府庫充盈了,城中經營糧食的店鋪卻少了貨源,最直接的反應便是漲價。

“……糧價漲,這幾年都快翻了一倍了,本來西北打仗缺糧,現在仗打完了還是缺糧,這些個米糧店老板心可真黑啊!”

老百姓的矛頭,所指全都是米糧鋪的東家,其實這些人也很無辜,如今市麵上糧食緊缺,臨時從中原以及南方各地進購糧食回來時間趕不及,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糧食怎能不漲價?

這一切都是劉大夏行動帶來的影響……不過劉大夏追繳朝廷府庫的失竊贓糧,他沒錯。張氏兄弟從府庫盜糧,並因此獲得大批錢財,看起來罪大惡極,但同時也讓市麵上的糧價一直維持在合理的價位。

這世道,本無對錯之分,主要看站在哪一方的角度看待問題。

上表謝恩日,一大早鴻臚寺官員便設表案於奉殿門之東,錦衣衛設鹵簿駕。隨著宮門打開,沈溪率領三百名進士依次進入,來到奉殿前。

按照鴻臚寺官員的安排,沈溪提寫上表謝恩的奏本,然後每個進士在其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隨著儀式開始。鴻臚寺官員引領沈溪,捧著落有所有新科進士簽名的奏本置於表案之上,隨後沈溪退立丹墀、禦道稍東。其餘的進士則以次序立。

史書是這麼記載弘治十二年這次謝恩禮的:

上具皮弁服、禦華蓋殿。執事官行叩頭禮、畢。鴻臚寺官奏請升殿。導駕官前導、上升座。作堂下樂。鳴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禮、侍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狀元及進士入班。讚四拜。讚進表。鴻臚寺官舉表案置於殿中、讚宣表目。禮部官跪、宣表目、訖。俯伏、興。徹案狀元及進士、又四拜禮、畢。鳴鞭。

儀式結束,對於眾新科進士來。能夠位列朝班,親眼看到弘治皇帝,並與眾多大臣共處一殿,實在是足夠回味終生的大事。

經曆輝煌燦爛的一後,將迎來短暫的“假期”,第二朝廷不會安排任何事情,新科進士可到城中各處赴宴,到了三月二十三。又會迎來一次隆重的儀式,就是去拜謁孔子廟釋菜禮。

從皇宮出來,眾新科進士三五成群,紛紛炫耀會去哪位達官顯貴府上赴宴,又或者是自設文會,邀請那些名流大儒還有京官出席。

沈溪作為狀元,想邀請他出席宴會的新科進士最多,不過馬上有人得知沈溪得到壽寧侯邀請前往侯府赴宴,隻能作罷,看向沈溪的目光又有所不同。

本屆新科進士中。當日受邀往壽寧侯府的人為數不多,一甲中沈溪和倫文敘受邀,二甲中也有幾人。合起來不過十人,三甲則無一人。

在明朝,雖然考中進士就等於是有了鐵飯碗,但鐵飯碗不代表金飯碗,一個同進士出身,連正七品的官缺都得不到,就算是中狀元授予的翰林院修撰,也不過才從六品。

朝廷有人好辦事,想升遷。必須要找靠山,所以中了進士後。去那些達官顯貴家中投拜帖是當務之急,若是有眼光能投到未來的內閣大學士或者六部主事門下。那未來大樹底下便好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