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2 / 2)

李東陽瞥了王鏊一眼,顯得有幾分不耐煩。這一上午下來,李東陽早就口幹舌燥,現在卻隻是上半場結束。簡單吃點兒喝點兒,就要返回華蓋殿,在皇帝的監督下給殿試前十名的考卷開彌封,依次拆卷,房官要填榜,把前十名的空缺給補上,司禮官要製敕,同時還要寫傳臚帖子。

下午放榜時,還要令順府協助報喜,第二日新科進士進宮,甚至需要順府尹親自作陪。報喜時,需要將考生來日所配套之衣服下發,因為狀元服和進士服這些都是成衣,若穿著不合體,還得酌情改衣……

一次殿試,其實是對朝廷相關職能衙門的考驗,各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

李東陽什麼都沒,直接往殿外行去。

王鏊心裏有些不忿,雖然李東陽是內閣大學士,但朝官之間也不是一團和氣。他主要是對剛才李東陽回避子問話而不滿。

謝遷笑道:“濟之,你別難為人了,若我等知道那四卷是何人所作,難道會不提醒陛下嗎?”

王鏊微微錯愕。他這才知道原來連主考官李東陽都不知道四份考卷究竟出自何人。王鏊驚訝地問道:“那李大學士還推薦第三卷為榜眼?”

謝遷笑著攤攤手,顯然有些話是不能明的。

謝遷自己做過禮部會試主考官,對於禮部會試的潛規則比別人清楚得多,就算主考官知道哪份考卷是誰寫的,要提醒皇帝。也得盡量婉轉些,若直接了當地出來,那就跟內定名次差不多。

而這次李東陽也是情急之下不得已推薦倫文敘為榜眼,其實已經犯了忌諱,這正是李東陽黑臉的原因,不是他不想替皇帝分憂,實在是在開彌封之前他自己也無能為力。

吃過午飯,十四名殿試閱卷官回到華蓋殿,接下來便是當著皇帝的麵,對前十名殿試考卷開封。

其實五到十名具體是誰。已經沒人關心,就看前四到底花落何家。

本來殿試結束隻有等開彌封之後才知道前十名次,但因潛規則的存在,其實已有許多屆殿試未曾在考後才知道三甲排名。

其實起來,主要是那三份考卷亂了套。

在弘治皇帝朱祐樘的監督下,考卷由房官打開彌封,從第十名開始,依次往上,第十是王守仁,第五是劉龍。別的名次基本沒人在意。

到了第四名,在場的眾閱卷官火氣都上來了……我們被皇帝折騰了一上午才排定名次,倒要看看這四個人究竟是誰。

很多人想來,不出意外的話。第四名應該是會試會元沈溪。

雖然沈溪在禮部會試中拔得頭籌,可畢竟年輕學淺,在殿試這種回答子的策問中,能拿個第四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是在難分伯仲的情況下拿到的,輸得也不算冤枉。隻是在議論上稍微有一點點偏頗而已。

房官開封時,朱祐樘目不轉睛地看著,連皇帝都想知道這四個人到底如何排定的名次。

結果第四名並不是沈溪,而是以狂傲著稱的孫緒。

“故城縣,孫緒,曾祖……”

考卷開彌封之後,上麵有考生的籍貫、姓名和三代履曆,三代履曆中特別要注明是否當官,而三代中有人因刑事案件下獄,那子孫連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聽到第四名是孫緒,李東陽臉上露出寬慰的笑容,這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最後他也在第三名和第四名中猶豫了很久,至於第四名文章中議論的偏頗卻是他故意找出來的。

在別人看來,議論中的偏頗和激進應該是沈溪這種後生常犯的錯誤,而李東陽卻意識到,這種議論方式其實更符合孫緒的狂傲性格。

隻要第四名一定,在李東陽心中,這排名就比較靠譜了。

豐熙狀元,倫文敘榜眼,沈溪探花……就算豐熙腿腳有一點毛病,就當是朝廷選仕不避諱殘疾人吧,至少對朝廷的名譽有一定的積極宣傳作用。

第四名,也就是殿試二甲第一名,隨著孫緒填榜結束,隨後是第三名的考卷。

當所有人都覺得,這第三名必然是沈溪無疑之時,彌封隨即打開。

“鄞縣,豐熙……”

房官宣布時,華蓋殿內一片死寂。

王鏊等人想的是,會試會元、一度卷入鬻題案的沈溪竟有這等本事,竟能位列榜眼?

而三位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則是對望一眼,均看到對方眼中的駭然,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信,那篇令子都讚歎不已的狀元卷,居然出自十三歲的少年郎沈溪?

**********

ps:第三更到!

碼字完子才發現,今已經有176張月票和100人打賞了,沒的,今晚上還有一章!

謝謝大家的厚愛,子碼字去了,繼續求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