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臣以為朱祐樘要子屬意於何人為狀元時。朱祐樘突然岔開話題,眾殿試閱卷官屏氣凝神聽著,“此番殿試之後,朕決意不遴選庶吉士……”
在禮部會試鬻題案發生後。朱祐樘已不是第一次提出此事,但之前提出並不正式,這次算是一次子照會。君王的意誌不容置疑。
在十四名殿試閱卷官中,大多數人對此並無意見,可李傑、王鏊和焦芳三個翰林學士,對此卻有些看法。
曆來的規矩,殿試之後,要從進士中重新考核,遴選二十名庶吉士補充到翰林院,雖然庶吉士是沒有品階的,可這是一種巨大的榮耀,因為明朝內閣必出翰林院的規矩擺在那兒,這次不遴選庶吉士,那意思是,除了三甲可入翰林院外,這屆的進士以後別想入內閣,斷了這屆大多數進士位極人臣的盼頭。
可子已用照會的方式了,連大臣議論的機會都不給,就算李傑等人心裏覺得不妥,但卻不敢發出任何反對意見。
過此事之後,朱祐樘才重新把沒排定名次的四份卷子拿起來:“殿試一甲如何,就看眾卿之意。”
劉健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最先拿到四份考卷,打開來看過,一點兒都沒超出想象,其中隻有一人可以確定為倫文敘,剩下三人,就是他跟李東陽、謝遷探討過不能明辨身份的沈溪、孫緒和豐熙。
有意思就是,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就將在這四人中產生。
雖然二甲第一名看起來也榮耀無比,可因為這屆進士中並不遴選庶吉士,一名之差,等於是日後的仕途大相徑庭。
如同王守仁,就算他造詣再大,對朝廷貢獻再多,也因為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而終生無緣入閣。
劉健看過之後,輪到李東陽和謝遷了。
李東陽看到四份考卷,心裏一歎,他最推崇的王守仁並沒列在其中。如今皇帝又了這屆不遴選庶吉士,那意味著,他所屬意的王守仁,這輩子不可能繼承他的衣缽成為內閣輔政大學士了。
等眾殿試閱卷官,把四份卷子都看了一遍,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大致有數。
在這四篇文章中,唯一知道是誰寫的那篇是倫文敘的,但其實倫文敘的文章質量在四人中居於最末。但除他之外剩下三人,多少都有一些文章之外的“缺憾”。
沈溪太年輕,孫緒太狂傲,豐熙腿腳有疾。
在明朝,狀元作為科舉中的佼佼者,還要擔當起下士子表率的作用,等於是科舉取仕的代言人,要是這個代言人是個瘸子跛子,會令朝廷蒙羞。
本來豐熙的缺點不是缺憾,但在這種原則之下,豐熙是四人中最不可能被列為狀元之人,最多被列於榜眼。
**********
ps:第一章!
子早上起來,右肩膀鑽心地痛,這一章是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碼出來的!敲擊完一章,手臂疼得都不像自己的了,右手五指也麻木不仁。
再這麼下去,子非常擔心右臂會廢掉,因此在這兒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從今開始到下周五,子保持每基礎兩更,然後再為所有書友加更一章,如果當成績好,子會再爆發一章,也就是三章加一章的模式!
暫時計劃休息六,如果身體好轉,子繼續恢複爆發……子的理念是生命不止,爆發不熄,與諸君共勉!(未完待續。)u
&l;/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