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2 / 3)

可這次貢院放榜,顯然晚了一些,在貢院外等候的眾舉子心裏想:“大約是因為鬻題案,這邊的放榜竟然耽擱了。”

直到午時,先從貢院內出來一人,卻是剛進去見過禮部官員的江櫟唯,他雖非國子學的學生,但因是見官大一級的錦衣衛官員,卻可自由踏足國子學,顯然他是提前問明了消息,出來後對蘇通等人視若不見,到遠處上了轎子,很快離開。

孫緒悶悶不樂道:“倒比我們先知道。”

蘇通開始沒聽明白意思,但一想就大概清楚了,其實成績已經出來了,隻是禮部還未將榜文張貼示眾。

剛才江櫟唯是替旁人來看榜,他有當官的便利,先行進去問清楚,所以不用等放榜就走了。

可憐外麵的眾舉子,還要眼巴巴等候裏麵的消息。

……

……

終於到午時三刻,放榜開始。

中了禮部會試的,稱之為“貢士”,因為京城的杏花多開於二月底三月初,所以禮部會試放榜也被稱為“杏榜”。

杏榜提名,雖然暫時是“貢士”,但很快就會參加殿試。

從殿試出來,無論是進士及第,還是進士出身,又或者是同進士出身,都會是標準的“進士”,會被選派官吏。

“杏榜”放榜並不會以圓案來發放,而是按照名次將考生的考籍、考號和姓名列於長案之上,這也是為防止考生有重名的情況。就算名字相同,地域也不會相同,就算地域相同,那考試的號舍也不會相同。

禮部會試的放榜務求嚴謹。

第一案,也是“杏榜”中非常重要的一案,共有九十人。第二案和第三案各有一百人,一共是二百九十人。

至於禮部會試的前十名,則會放在最後一案,然後由禮部報子分三批前去報喜。別的人都是一批人報喜即可,唯獨這前十需要分三批去,這是因為禮部會試的前十,基本代表殿試的三甲在其中,如此榮耀之事,需要朝廷大加宣傳,討個好彩頭。

第一案剛張貼出來,貢院外麵等候的考生就圍了上去,雖然來的人不多。但也有好幾百人,前麵圍得水泄不通。

禮部那邊並沒有藏著掖著,很快第二案和第三案都張貼了出來,考生上去看過之後,大多數都是失望而歸。

考生多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考完會試後,到底自己考得怎麼樣,心裏其實非常清楚,本來會試的錄取率就不高,鯉魚躍龍門之事隻在心裏想想便可。有時還真不敢帶有奢念。

倫文敘、孫緒和蘇通三人都上前查看,前三案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名字。

蘇通心裏非常清楚,這一次自己肯定落榜了,他主要是留心找尋沈溪的名字,可惜別是沈溪,連個汀州府的考生都沒找到,那也就是,不但是他,連同沈溪、吳省瑜這些人都不在這長案之上。

至於倫文敘和孫緒。臉色雖然略有些失望,但他們卻有了更大的期待,怎麼以他們的才學,要博一個前十還是有很大可能的。他們有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自負,而且昨日裏李東陽不考校別人,單單考校他們,也是因為“四子造詣”的考題他們對答如流。

倫文敘和孫緒都聽了關於程敏政在南宮閱卷之時。曾發出“此三子中有唐、徐”並且要拔擢為魁的感慨,恰恰他二人正是“此三子”中兩人,另一人不用就是昨日一同去接受考校的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