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裏的女人(1 / 3)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到京城已經有一段時日,沈溪料想玉娘應該跟她背後的人見過麵了。

適逢會考前夕,沈溪本不想與玉娘及她背後的勢力有何接觸,怕因此而分心,但看玉娘請柬上的內容,是有“要事商談”,分明是有事相求,沈溪欠了玉娘老大一個人情,無論如何不可能視而不見。

玉娘約見之處,並非客棧,而是崇文門附近一處民宅。

明清兩朝,從運河進京,隻能走崇文門一線,水路交通極為方便,同時官方規定凡進城貨物一律“赴崇文門並納正條船三稅”,使得崇文門一帶形成繁華的市場區。

除了崇文門外,京城皇城四門、東四牌樓、西四牌樓、鍾鼓樓,以及朝陽、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門附近都有市集,尤以正陽門的棋盤街和東華門的燈市、複興門的城隍廟市、東安門裏的內市最為繁華熱鬧。

沈溪到京城後除了在家裏溫書,也就是在租住的院子附近活動,這些傳聞中的鬧市區從未去逛過,以至於這次去崇文門,連路如何走都不知道。

好在城裏的轎夫和馬車行很多,到處都能雇到轎子和馬車,馬夫和轎夫就好像後世的出租車司機,對城裏的每一條街道都摸得門清。

京城的區域劃分以坊為主,坊之下為鋪,之後是街巷和胡同。

作為大明朝的首都,京城繁華異常,沿途不見有空曠之所,民居和店房將整個京師之地悉數填滿。

京城的普通民居以四合院為主,門戶就是普通的四合院,井狹窄,而大門大戶則是“大四合大院”,也稱為“大宅門”。屬於複合四合院,通常是五南五北或者七南七北,由多個四合院縱深鏈接而成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廂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等等院子所組成。

而玉娘住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四合院。五南五北的格局。

這種院子,一般是達官顯貴的寓所,沈溪不知道玉娘是買來還是租來的院子,從院子正門的格局看,應該是官字頭的院落。若是平民買下來,院門是要重新修繕的,不能在禮製上有所僭越。

朱山站在門口,看著那朱漆大門,讚歎道:“好大啊。”

以前她住在陸家,已覺得陸家那大宅子好似宮殿一樣,可跟眼前院子相比,那就是巫見大巫了。

沈溪讓她上前敲門,一會兒門從裏麵打開個的縫隙,裏麵傳來嬌怯的聲音:“你們是誰?”

“在下應玉娘所請。前來拜會。”

沈溪首先確定沒有認錯門,這才將拜帖遞上。

裏麵的少女年歲雖,但卻識字,她看過沈溪遞過去的請帖後,這才將門打開,低著頭道:“沈公子裏麵請。”

沈溪帶著朱山進到裏麵,過門廊進入正院,院子裏種著幾棵杏子樹,但現在是寒冬臘月,樹子光禿禿的。風景全無。

丫鬟帶著二人進到正堂,這才嬌聲道:“娘娘出門去了……奴婢先進去通傳。”

聽口音,似乎並非來自福建之地,而是江南一帶的吳儂口音。

沈溪猜想玉娘在進京城途中。沿途買了一些妙齡少女,畢竟到京師後她是要重操舊業開青|樓的。至於“娘娘”這稱呼,是南方許多地方方言中是對女性長輩的一種敬稱。

少女進去通傳後沒過一會兒,出來道:“女兄請公子進內等候。”

沈溪點點頭,站起身來,朱山剛要起身。沈溪擺擺手:“山,你在這兒等我,一會兒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