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
眾所周知的事情,舜是以純孝而聞名,“號泣於旻”恰恰明舜是懂得孝道之人。而孔子的話,則是舜這個人懂得中庸之道,有當領導的分。領導很孝順,而且會用人,這二者其實本身不衝突,但論述點不同,要把這二者切合在一起,就不太好找重點。
舜那可是被堯看中的繼承者,古代禪讓製度下產生的明君,若是帝王有本事,那自然是形容其如同“堯舜禹湯”。這問題既可以論述君子做事之風範,也可以論述君王孝義和治國用人的關係,總的來,就是讓考生自由發揮。
這種自由發揮的題,往往是最難的。
因為可論的方向多,如果跟出題人或者是閱卷人,甚至是主考官的想法背離,會發生破題就跑題的情況,在八股行文中,隻要破題錯,那後麵你論的再好,也是零分,這就好像是議論文沒找對論點一樣。
沈溪反正也不著急了,兩篇文章,就算他做得慢,一個時辰一篇差不多便可完成。整個考試會持續六個時辰左右,遇到這種刁鑽的問題心急如焚,不是誠心跟自己過意不去嗎?
到中午時,沈溪完成了那篇相對簡單的五經文,還僅僅隻寫在草稿紙上沒往卷子上謄抄。吃了點東西,沈溪又喝了幾口水,然後舉手示意上茅房。
本來沈溪能憋住,但連考兩場他都忍了下來,此番再不去茅房一窺,就沒機會了。在沈溪看來,這次自己抽到了最棘手的題目,通過院試的可能非常渺茫,若不提前適應一下中途上廁所這些細節,以後在院試乃至鄉試中遇到,可能會忙中出錯。
出去走上兩步,就當舒緩一下神經,放鬆下筋骨……
可惜這考場的茅房環境太過惡劣,而且適逢盛夏臭氣熏,沈溪在排隊時就皺起了眉頭,等到了裏麵看到白嫩嫩的蛆蟲爬得到處都是時,幾乎忍不住嘔吐。最後快進快出,沈溪疾步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他突然發覺自己的考卷像是被人動過,他趕緊仔細檢查一番。試卷上的內容沒有變化。本來就是空白的,也沒人誠心過來搗亂故意塗鴉什麼的,他自然抬頭看了主考官劉丙一眼,但劉丙這會兒正側著身子並未看向這邊。
眼看午時即將過去,那篇四書文沈溪想避也避不開,隻能盡力寫。所論的是君子孝義與中庸之道。
一篇八股文作下來,沈溪自我感覺相當一般,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他心裏隻能希望別人的題目也很難,這樣他的文章就不會顯得太過拙劣。
院試第二場考試隻放排一次,到時間後,劉丙站起身來,讓眾考生停筆,就好像後世高考答卷到時間後收卷一般。不得再進行任何增改。而所有糊名的考卷會被放到信封之中,衙差依次將信封放在木匣裏,待收完卷之後,考場才開鎖放排,考生依次離場。
出了考場,蘇通和鄭謙過來跟沈溪搭話,蘇通臉上有些感慨:“或者是我運氣不佳,四書文抽得太難了。”
鄭謙也道:“我的也不容易……哦對了。你是何題目?”
蘇通回答:“隱惡而揚善,號泣於旻。”
鄭謙驚訝無比:“啊!?怎麼跟我抽的題目一樣?”
旁邊湊過來個人:“哎呀。我也是這題。”
結果眾人一合計,這次院試的四書文考題居然一樣,都是這道截搭題。聽到這裏,沈溪莫名就放心了,我的題目難,你們也一樣。那大家就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