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不管兒子要回鄉下,隻是氣話罷了,而且她還不敢把事情公開,要是被人知道沈明文這個秀才不孝,那很有可能會被革除功名。
沈明文的功名在李氏心目中,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沈明文鐵了心住客棧,就算沈明鈞還有沈家的親戚去勸解也無濟於事,到後來兩邊索性就僵持下來。
四月初六,在沈明文回來後的第三,李氏一咬牙回村去了,她準備把二兒子和三兒子帶到城裏來,順帶把沈明文的妻子王氏和兩個女兒也帶過來,別人勸不動,老婆女兒來勸總該有效吧。
沈溪卻知道,李氏主要還是想回去把他二伯沈明有和三伯沈明堂帶過來接管茶肆生意,杜絕幺房一家獨大後出現分家的苗頭。
李氏進城的時候是長子作陪,回鄉自然也要有人陪伴,沈明鈞依然不能回家。
到初九,沈家一大家子乘坐牛車進了城。
李氏進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氏和沈明文的兩個女兒送去客棧,發動親情攻勢,讓沈明文妥協。
隨後李氏帶著沈明有和沈明堂去了茶肆,從韓五爺手上接過茶肆的管理權。
“……跟你們,但凡我活著一,這家就不能散了。”
沈家院裏,李氏把除了沈明文和在鄉下的老四沈明新之外的三個兒子召集起來訓話。
另一邊王氏帶著兩個女兒去客棧一整,沒個什麼結果,黑之前灰頭土臉回來跟李氏複命。
李氏罵道:“沒用的東西,連自己的相公都看管不住……居然要鬧到離家出走,也不知道平日裏你們是怎麼過的日子!”
王氏本來就不高興,婆婆為了振興家族,居然把她丈夫鎖在閣樓裏整年不下來,令她守活寡。王氏在鄉下的時候就對婆婆很有意見,隻是迫於李氏的淫威不敢反抗,現在有了沈明文起頭,此時聽到婆婆訓斥,她壯起膽子回了一句:“娘,這件事我站在相公一邊。”
“你……你什麼?再一遍!”
沈明有趕緊拉住李氏,陪笑道:“娘,您看這是城裏,還是老幺家,街坊四鄰聽到可不好,咱有什麼事進去,先消消氣。”
沈明有在幾個兄弟中最是懶惰,也最圓滑世故。他知道這次李氏讓他跟老三沈明堂進城便是要從中選一個人出來管理茶肆,他自然要在母親麵前好好表現一番。
一家人走進堂屋,李氏四下看了一眼,擺擺手:“芊兒、曼兒,你們兩個跟郎出去,這裏沒你們輩什麼事。”
沈芊和沈曼是沈明文和王氏的女兒,沈芊過了年已十四歲,沈曼才八歲,卻都比沈溪大。看到祖母趕自己走,沈芊和沈曼一時間有些無所適從。
沈溪對她們點點頭:“大姐,四姐,咱們先去吃飯吧。”
“好。”
沈芊這個年紀,基本已經曉事了,她拉著妹妹的手,跟著沈溪出了院子,快到藥鋪後門時正好周氏出來。
周氏本來要回家看看,見到沈溪她也省事了,直接把兒子拉進去問了一下,知道沒結果就不想攙和進去。
當晚李氏等人都去沈溪他大堂伯家借宿,沈芊和沈曼一起跟著過去,由於身邊照料的人多了,沈明鈞終於獲準留在家裏陪周氏。
翌日晨鼓剛剛敲響,沈明鈞就趕去照顧母親,待沈溪吃過早飯準備上學,沈明鈞折了回來,帶來李氏的最終決定:茶肆掌櫃交給沈溪的二伯沈明有。
周氏聽了之後很不滿:“二伯這人,平日裏好逸惡勞,在家中連農活都很少做,他哪裏是管錢的材料?”
沈明鈞無奈道:“這是娘決定的……娘現在為大哥的事煩心不已,回頭見了娘別跟她老人家什麼。”
周氏黑著臉,把茶肆的賬本交了出來,讓沈明鈞帶去給沈明有看。
沈明有出生的時候,沈家家境尚可,所以他上過學塾識得一些字,這大約便是李氏讓他接管茶肆的主要原因。
沈明有上任掌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賬目看了一遍,然後邀功請賞般對李氏這賬目他核算過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