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幾,茶肆照常營業,不過沈溪這個掌櫃卻開始老老實實上學放學,回到家後便投入到他的創作大計之中。
即便茶肆那邊有什麼事,也隻能等沈明鈞回來,兩人偷偷湊在一起聲商議。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城裏突然興起了一股聽書的熱潮。
不但沈明鈞的茶肆在書,城裏的茶樓酒館也開始書,畢竟這時代沒有版權保護一,而且書這東西沒什麼難度,才剛出來的故事,就有人收集整理,過了幾,別的書人開始完全照搬嶽全傳的故事,在各個場合書。
嶽飛算是這個時代家喻戶曉的人物,有了前麵的故事打底,後續的情節總能編出個大概來,甚至比韓五爺的進度還要快一些,一時間倒也搶走茶肆不少生意。
凡事最怕比較,聽來聽去,人們覺得最純正的還得數韓五爺的,其他人的嶽全傳,前麵部分尚可,但後續的根本就是狗續貂尾,越聽越不對勁兒。人們大失所望之下,慢慢又都回來繼續聽韓五爺書,導致茶肆的生意越來越火爆。
為了避免其他書人把本聽全了跟著講,韓五爺改變了策略,上午兩回嶽全傳的新故事,然後再把故事從頭,方便那些不知道前麵情節的人。
到了下午,韓五爺則開講童林傳,這個故事其他書人隻能老老實實模仿,要想趕上甚至超過茶肆這邊的進度那就實在難為他們了。
武俠故事在這個時代依然還是很冷僻的,在此之前,別的本提到一些於武打場麵,隻是粗略來個“大戰三百個回合昏暗地”這等粗淺的形容詞,而沈溪編寫的童林傳,裏麵的武功,都是有詳細套路的,書中人物動手較量的一招一式無不清清楚楚,所用招數的名目是什麼,手腳應該怎樣配合,這一招對方怎麼攻過來,那一招又該怎麼反擊、防守或是躲避,讓人一目了然。
本中大大數百場打鬥,每一場都不雷同,普通練武術的有普通的打法,劍俠有劍俠的打法,少年英雄之間怎麼過招,成名劍俠彼此怎麼較量,老者與年輕人又是怎麼動手,全都別具一格。
沈溪這兩放學回家,巷子口或者是街道邊,不時看到一群孩子比劃,打拳踢腿有板有眼,嘴裏喊的都是什麼“鴛鴦腿”、“長拳”之類以他們年歲根本不知是何路數的東西。
二月十九,在茶肆開業十後,由於生意火爆異常,鋪子裏僅有一個書人外加兩個夥計已經無法照顧好生意了。
最初茶肆主要是給人喝茶順帶聽聽書,到了後來已經變成以聽書為主,茶肆不得不幾次加座卻依然供不應求,有人甚至願意花上兩文錢進門錢擠在角落裏聽書,甚至連茶水都不用供應。
就算這樣,也需要人從早晨就去搶位子,去晚了隻能在茶肆外頭連猜帶蒙聽個大概因為人太多根本就擠不進去。
最後一合計,沈溪決定再請幾個夥計幫忙,同時商量把茶肆左右兩家鋪子租下來,讓韓五爺請幾個同行過來一起書。
為了保障韓五爺的權威性,沈溪建議新故事還是由韓五爺來,過的內容則可以把本交給請來的同行。這些人過來書,領的隻是工錢和勤工獎,不分紅,賞錢也跟韓五爺一樣全數歸公。
二月二十這,沈明鈞很早就去跟周圍店鋪商量租鋪子的事,但卻沒什麼結果,因為茶肆生意好,連帶周圍別的店家生意也都興旺起來,誰都不願把鋪子租出來。
就算茶肆生意好,但也就開了十,打鬧賺了不到十兩銀子,拿不出太多錢擴大店鋪的規模。
掃興而歸後,沈明鈞把詳細情況告訴沈溪,隨便找了個借口把沈溪帶去茶肆,晚上收鋪子後把韓五爺和宋城叫攏來,商量茶肆擴張的事。
韓五爺有些發愁:“看這情形,要過這風頭起碼得有段時間了,我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啊。我問了下書的同行,確實有幾個願意過來,但若是咱隻有這一間鋪子,可安不下那麼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