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師施妙手 少年獲新生(1 / 2)

濟州府,靈山鎮,東臨東海,南臨南海,正處在分界之處。因為地處偏僻,人煙稀少,曆來不受兵家重視,因此幾百年來濟州府雖然戰亂頻仍,靈山鎮卻從未經曆戰火,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地安靜祥和,得以傳承至今。靈山鎮中心大街上有一座大宅院,宅院的主人是靈山鎮的大地主張員外。張家祖上曾出過一位侯爵,靈山鎮本是張侯爺封地裏麵最不起眼的一塊地方,奈何子孫後代之中再無傑出之輩,以致一代不如一代。張家門風醇正,幾百年來,雖然也出過個別不肖子孫,但曆任家主都是樂善好施,與人為善,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如今傳到現任家主張祖亭手中,幾百年來的祖宗福蔭早已消耗殆盡,終於沒落成普通的地主,守著靈山鎮這塊最後的產業,雖然風光不再,倒也衣食無憂。

此時張員外夫婦正在正堂客廳默坐,愁雲籠罩,寂然無聲。張員外年屆五旬,國字臉,略微發福,頭發花白,眉頭緊鎖。旁邊夫人王氏卻是以帕掩麵,默默啜泣。

張家單傳獨子張步雲纏hx綿病榻已經大半年了,自從林家小姐婉婷因病去世之後,張步雲就一病不起。林家和張家是世交,是靈山鎮的大賈,因此張步雲剛滿周歲時就由兩家老人做主,跟剛出生的林婉婷定了娃娃親。兩家平日多有走動,小孩子們也不避嫌,因此二小青梅竹馬、感情頗深。眼看今年張步雲年滿十八歲了,林婉婷也已十七歲,按照鄉俗,正是談婚論嫁的年紀。張員外和林老爺一商議,定於年內就給二小完婚。不曾想,婚期尚未議定,林婉婷偶感風寒,因體質較弱,竟然一病不起,不到一個月就香消玉殞。張步雲得知噩耗,大喊一聲,昏暈過去。後雖救醒,終日默默無語,以淚洗麵,如此過了一個月,病勢日重,形銷骨立,一天倒有多半時間昏睡著,直把一張可愛的娃娃圓臉瘦成了瓜子臉。張員外心疼愛子,不惜重金四處延醫,命張福在周圍各大城鎮張貼延醫告示,願以一半家產換兒一命。幾個月裏,方圓幾百裏內多少有點名氣的大夫都請遍了,大夫們的結論都差不多,此乃心病,非藥石可以見效。因此雖說治了大半年,開的藥方都相差不大,但盡人事罷了。今天早上張步雲突然開始嘔血,之後就一直昏迷,鎮上的丁大夫來把過脈後,歎了口氣,言道快則一日慢則三天,讓張家趕緊準備後事。

無奈之下,張員外隻好命老管家張福為少爺準備後事,吩咐一定要大操大辦,不必心疼銀子,希望借此緩解老來喪子之痛,更重要的是以此“衝喜”,說不定兒子就緩過來了。

張員外夫婦正在傷心悶坐,忽見兒子房裏的丫鬟雙兒匆匆闖了進來,滿臉疑惑中帶著喜色,說道少爺房裏突然闖進來一個和尚,說要給少爺治病。張員外又驚又喜,急忙趕到張步雲房間,卻見一高大和尚正將左手按在張步雲額頭,右手在張步雲胸腹間來回按摩。張員外見此情景,心知和尚在給張步雲治病,眼見兒子性命有望保住,生怕驚動了那和尚,忙將隨後趕來的夫人和丫鬟雙兒拉到一邊,示意不可出聲。再看那和尚,看年紀有五十多歲,長得劍眉虎目,鼻直口方,儀表非凡,不像出家之人,倒似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張員外細細打量和尚,發現此人有些怪異處,頭上沒有戒疤,穿的乍一看是件僧袍,仔細一看又不是,光腳穿雙草鞋,頸中手上沒有佛珠,也沒見拿木魚或缽盂之類,總之是個非僧非俗的模樣,頗有些不倫不類。張員外見此情景,不由得暗暗納悶。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隻聽張步雲大叫一聲,嘔出半痰盂紫黑色的血塊,腥臭逼人。和尚命雙兒取茶為張步雲漱了口,從袖中取出一丸藥來,命雙兒服侍張步雲服下。張員外夫婦心中激動萬分,卻又不敢說話,隻得眼巴巴的看著兒子的動靜。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張步雲**一聲,睜開眼來,隻覺得神清氣爽了許多。慢慢轉頭向外看時,正看見和尚負手站在床邊,微笑不語,心知是和尚救了自己性命,急忙掙紮下床跪拜。和尚也不言語,隻微笑看著。張步雲由雙兒攙扶著磕了三個頭,站起身來。和尚向張步雲說道:“你情孽糾纏,今日本是命斷之時。恰巧老夫路過此間,救你一命,也算是你我的緣份。你命中注定,不能享受人間富貴,卻頗有仙緣,隻要潛心修行,他日或可成仙了道。我且問你,你可願拜老夫為師,入山修道?”

張步雲平日裏與林婉婷談古論今,多有關於生老病死、富貴無常的討論,兼之常常去金華寺與枯葉和尚談論佛法,心胸原比一般少年豁達的多。這次的病本是因傷悼愛妻而起,久病纏hx綿之際親身體會了其中的痛苦與絕望,對富貴生死無常的看法越發深刻,簡直有種看破紅塵的味道。如今在生死之間走過一回,心中對生死又有了明悟,更是對凡塵再無依戀。聽和尚言下之意,自己命中注定,要修道成仙。心想這真是天大的機緣,正合己意。連忙說道:“承蒙大師垂憐,相救弟子一命,並指點迷津,弟子感激不盡。弟子已頓悟前事,再不貪戀世間繁華,請求大師收錄門下,弟子必定潛心向道,以求正果。”再次跪倒,又磕了九個頭,作為拜師之禮。張步雲大病初愈,身體虛弱,由雙兒在一旁攙扶著磕頭。張步雲磕一個頭,雙兒也就勢低下頭去以額觸地,勉強磕完九個頭,兩人都已是氣喘籲籲。和尚道:“你家少爺行拜師之禮,你這丫頭跟著湊什麼熱鬧?”雙兒臉上一紅,淚盈雙目,說道:“雙兒自小在張家長大,從老爺太太到少爺從來都沒有把雙兒當下人看待,少爺一向更是待我如姐妹一般,吃穿住用都一樣,不曾有半點區別。這幾個月雙兒眼看著少爺病得越來越重,心裏著急,恨不得自己替他生病。上個月雙兒去金華寺上香,在佛前許願,隻要少爺貴體康複,雙兒願意削發為尼,終生不嫁,侍奉我佛。求大師慈悲,也收了雙兒為徒。”和尚把臉一板,冷笑道:“你這丫頭,不要在我麵前弄鬼。我看你未必是什麼許願還願,你想跟著去服侍你家少爺才是真的。”雙兒急道:“雙兒不敢欺瞞大師,的確是雙兒在佛前許下誓願。如今佛祖果然派大師來救了少爺性命,雙兒決意出家還願,請大師慈悲。佛祖在上,如果弟子有半句虛言,叫我不得好死,永墮**。”說罷,俯伏在地。和尚聽罷,容色稍霽,沉吟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