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善待了別人,生活也會善待你。你無意中做了一點點的善事,有時往往可以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甚至是十倍百倍於你付出的收獲。
總想著得到的更多,卻從未想過,不付出哪有收獲?都是一些小小的情感付出而已,於我們而言根本就是輕而易舉,舉手之勞的事情,為何就那麼吝嗇,不屑於去做?不管你在人生的舞台上多成功,多有能力,隻要是人,就總會有求人的時候。閉門羹我們都“吃”得不少,你把你的大門對別人關上,當有一天你需要別人幫助時,別人的大門也會對你關上。你不要責怪別人,先檢討一下自己,你有善待過別人嗎?
一個在外打工,好幾年才回家一次的男孩,當他深夜坐車回到家鄉路口,路見一陌生男子被車撞倒在地,肇事司機早已逃走。急於回家的願望讓他正想離開,忽轉念一想,他的家人是不是也會像自己父母那樣在等待他的歸家?於是他把那人送到了醫院,那人因此得救。後來,得知那人竟是他幾年未曾見過一麵的親哥哥。幸虧他當時沒有袖手旁觀,否則到最後於他將會是一生一世的悔恨和內疚。
由此可見,你善待了別人,生活也會善待你。你無意中做了一點點的善事,有時往往可以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甚至是十倍百倍於你付出的收獲,這也正驗證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你想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別人;同樣,你不想別人怎麼對你,你也就不要怎麼去對別人。“已所勿為,勿施於人,以責人之心責已,以待已之心待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想這麼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簡單容易得多。
當你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你重視別人,別人也才會重視你;你禮貌待人,別人也會禮貌待你;你熱情待人,別人也會熱情待你;而這與身份地位等外界因素絲毫無關。
從別人身上可以找尋自己的影子,讓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並改正和完善。當你身上的某些缺點在別人那裏也存在時,你是用怎麼樣的眼光看別人,就會知道別人也是用怎麼樣的眼光看你。會知道,你在別人心目中占什麼份量,是受歡迎還是不受歡迎,而且也可以讓你對於別人不經意間的犯錯抱一種理解與寬容的態度。
從別人身上也可以映襯你自己的為人,讓你看清楚自己屬於哪一類人。看看你身邊的人,是好人居多還是壞人居多?如果你認為是壞人居多,可見你不見得會是一個多好的人,有言道“臭味相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認為是好人居多,可見你也不見得會是一個多壞的人。清者與濁者總是難以混在一起,黑白分明總有它的界線。人們不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圈子,周圍的人群,人際關係等處於哪一個層次位置。就如古時候常會有人拿“上流社會”“中下層社會”來劃分等級關係一樣,說得就是怎麼樣的人和怎麼樣的人才能和平共處,你要說把警察和罪犯放在一起生活,有沒可能?肯定不行,因為彼此間的身份不同,會發生衝突,人與人間的相處也無非如此。
善待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你想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別人。如果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讓這愛長存人間,世界到處都有愛的蹤跡。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們,你可曾還記在心上,滿懷感激與祝福?人的一生中一路走來,有多少默默無聞的目光在背後關注著我們,有多少雙期待的眼神在看著我們。這些你都記住了嗎?收藏起來了嗎?也許我們活在這世界上都是匆匆一過客,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永遠也不要想著讓別人來記住你,但是我們要記住別人,把那份愛珍藏在心底,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