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沒入品的顧家(1 / 2)

鬆江縣,縣府。

鬆江地界不大,人口不多,卻靠著金玉川,每年往來的皮貨、藥材商人無數,就連薊北郡的幾家大商號,在縣城都有駐點。

如此一來,稅收和孝敬就很可觀。

而且,鬆江縣的貿易格局延續了幾十年,自有一套規則在保障運轉,隻要不觸碰底線,自是平安無事。所以,好管理,油水多,鬆江知縣這個位置可是很多人都在眼紅。

縣府內宅,花廳。

顧秋端茶而坐,據說是上好的雲葉茶,抿了幾口,咂吧咂吧嘴,實在喝不出什麼滋味。

三人自黑風口回來,先到了邱櫻家。見他們無事,邱櫻自是一番歡喜。

歇了一晚,次日一早,顧秋就拎著一百隻狼耳和狼王的腦袋去了縣府。

負責此事的文吏打開袋子一眼就嚇傻了,血淋淋的滿滿一袋子狼耳朵,還有一隻小磨盤般的狼頭。不敢大意,稟告了知縣。

知縣一聽,哎呦,難得!

此前去的人十之八九都死在了裏麵,這人不僅平安歸來,戰果還頗豐。正是顯示自己決策正確性的時候,便決定親自接見。

偌大的花廳隻有顧秋和一個丫環倆人,有些空曠。顧秋不喜多說,丫環自然也不敢多嘴,一時間很是安靜。

“除狼的壯士在哪裏?”

聲音穩重又不失清朗,使人一聽便心生愉悅,話音落下,一人走了進來。

三十多歲,白麵無須,身穿便服,有幾分儒雅文人的味道,眼中卻閃著精明。

顧秋站起身,打了個稽首:“貧道參見縣尊。”

咦?知縣一愣,先前可沒說這還是個出家人。

不過馬上反應過來,笑道:“道長不必多禮!”說著坐上主位,又示意他坐下,道:“道長方外之人,肯出山救民於水火,乃大功德一件,按理說,我這個父母官應該向你施禮才是。”

“豈敢豈敢!本縣在縣尊大人治理下安居樂業,如今遭此狼禍,凡我等自當義不容辭。”

顧秋舌頭差點打卷了,才應和的說出這麼一句文縐縐的話。這知縣放到後世,就得縣長加縣委書記了吧,讓他這等小民有些汗顏。

知縣姓崔,十年寒窗一步步考上來的前程,天生官場中人,八麵玲瓏,一雙眼睛看人更是精準無比。

見這小道士知趣懂禮,還是個出家人,跟自己產生不了利益關係,給他一些好處也無所謂。

“不知道長來自何處?如何稱呼?”

“貧道顧秋,乃摩天嶺上白雲觀觀主。”

“哦!原來就是醫好範家老太爺的顧道長,想不到道長不僅醫術高明,連功夫也如此厲害。”

二人一番扯淡,你來我往,你恭我敬,越聊越投機。

崔知縣心中歡喜,這是個人才啊!懂醫術,會功夫,智力也不差,別的方麵雖然知之不深,但偶爾所提的觀點讓人眼前一亮。

一番交談,顧秋在崔知縣心中的地位,已經從殺狼壯士變作可籠絡的人才,尤其見了那碩大的狼頭之後,愈加肯定了這個想法。

“來人啊!”

有下人端過一個托盤,掀開紅布,整齊的擺放著三十個銀錠,每錠十兩。

“本縣之前發布懸賞,一狼耳換一兩白銀。顧道長不僅除狼甚多,連狼王都一舉剿殺,此乃大功,本縣絕不會虧待。這是三百兩白銀,還請收好。”崔知縣道。

赤裸裸的收買人心,顧秋當然不會看不出來,跟知縣打好關係有利無害,不過他卻有另一番念想。

“稟縣尊,這銀兩貧道不可收,卻有一事相求。”

崔知縣聽他說到不收銀子,麵色微微一變,仍舊笑問道:“不知是何事?”

“說來慚愧,自貧道師尊起就在白雲觀居住,卻沒有此觀地契,如今貧道主持事務,便想向縣尊求一張地契,以正觀名。”

“哦?原來是此事,這倒好辦。“崔知縣腦中一轉,說道。

三百兩銀子,足夠一家三口二十年用度,省下來自然是好的。這道士求的地契,其實根本不算問題。

摩天嶺雖然臨著鬆江縣,但也隻是名義上的所轄範圍。不說整個金玉川,單說摩天嶺方圓數百裏,就是給鬆江縣,也不敢要。

就如巴山,內外十二川,連綿十萬萬裏,雖是在蜀國境內,蜀國也不敢就視其為自家領土。那裏麵多少天材地寶,周邊哪個國家不眼紅,蜀國要是全占了,就是自放群嘲大招,離亡國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