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初年,新帝登基。南方大渝國集結十萬大軍攻打雲南,邊關告急。雲南王穆免向華皇求助,華皇派正陽將軍葉文率領五萬大軍援助穆免。兩軍交戰時,華國的三大將領都被大渝國的將領斬於馬下,葉文也身受重傷。就在這個危難時刻,軍中一位名叫林浩晨的白袍小將站了出來,他年有 17 歲,卻英勇無畏地斬殺了大渝國的主將宇文成。雲南王穆免非常感激,封林浩晨為參將,讓他留守軍中。後來,在林浩晨的帶領下,華國軍隊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在邊境赤燭大敗大渝國的軍隊,化解了南方的危機。
此戰過後,雲南王穆免上書華皇對林浩晨大加讚賞,但卻被回京的葉文添油加醋,把此前大敗的原因歸結於穆免,華皇一氣之下罷免了雲南王穆免,華國三年穆免鬱鬱而終,葉文被封定陽侯鎮守雲南。
華國五年,北邊戰事吃力,華皇讓虞候謝輝帶兵十萬出征北境,結果節節敗退。華皇一氣之下,遷怒於丞相顧明。無奈之下,顧明隻好向華皇舉薦林浩晨,希望能挽回局麵。可是華皇根本不聽,反而免去了顧明的丞相之位。
北境的軍情越來越緊急,敵人已經逼近了華國北方的重鎮祁陽,再往前走一步,就要威脅到帝都的安全了。華皇沒辦法,隻好再次派葉文出兵北境,結果葉文消極怠戰,軍隊還沒到北境就損失了一半。
麵對這種情況,華皇隻好重新啟用顧明,封他為北齊將軍,讓林浩晨當副將,率領三萬士兵鎮守祁陽。林浩晨依附地勢,與遼國二十萬大軍展開了一場血戰,最終乘勝追擊,與謝輝的大軍彙合,三個月就解除了北境的危機。
這場戰爭之後,林浩晨終於引起了華皇的注意,被封為二品北齊將軍,駐守北境。而顧明因為勞心勞力,殫精竭慮。至於那個好大喜功的葉文,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被封為雲南王。
華國八年,東邊麵臨南楚吳越兩國合圍之困。值此危難之際,林浩晨再次臨危受命,率領北境軍大敗兩國主力,解華國東麵之危。華皇大喜,封林浩晨為秦國公,統領北境和東境大軍共十五萬。
華國十二年,華皇傳位於太子肖深,肖深登基,成為華華國第二任皇帝。新皇登基,京城的皇親貴族蠢蠢欲動。麵對軍權獨攬的秦國公林浩晨,眾人頻繁對其進行彈劾,稱其好大喜功,獨攬軍權。
為消除影響,肖深決定讓林浩晨交回軍權,並回京城軟禁。
華國十五年,西境幽雲十六州發生暴亂,起義軍迅速占領幽雲十六州,雲南王葉文被起義軍囚禁。朝廷幾次派兵圍剿,均以失敗告終。肖深隻好命在京中賦閑的林浩晨為秦王,領兵十萬收複失地。經過半年征戰,林浩晨收複失地平定西方。肖深此刻才明辨忠奸,為了收攬人心,肖深與其結拜,受皇族待遇,封林浩晨為秦王,成為華國第一個異姓親王。
深夜,華皇肖深從夢中驚醒,此刻鬥笠大的汗珠從額頭順著臉頰流下,噩夢中的陰影任然讓他揮之不去。此刻夜已深了,即將天明,華國的皇帝卻被夢中的戰爭嚇得全身大汗。
十五年了,天下初定,華國經過十五年的戰爭基本穩定了中原的形勢。西北至甘州與遼國接壤,東北在龍城和北燕帝國劃分界限。西有西夏近年來兩國交好並無戰事。東有吳越國以泰山為界,南有南楚國以南嶺為界,還有對雲南虎視眈眈的大渝。
這十五年秦王林浩晨戰功赫赫,為華國的安定立下汗馬功勞,深得肖深信任。林浩晨如今被封秦王,是華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異姓親王。手握東境、北齊將軍府、幽雲十六州二十五萬兵馬。位在三公之上,可謂華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