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難,做成功的人更難。人生在世幾十年,每天少不了的就是和人打交道。能笑到最後的,可以說都是善於交際、處事周全的人。想要成功,就得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想要成功,就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想要成功,就得學會忍耐,幫助別人。總之,華爾街商人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堅持正確的處世觀念。
擁有一流的閱人技巧
華爾街商人認為,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是閱人高手。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華爾街巨商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才識過人的朋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華爾街巨商認為這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經驗。他們將閱人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使自己獲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精英,可以說,他們的事業航母就是在眾多人的幫助之下駛向了成功的彼岸。
在今天,各種各樣的處世觀被人所學習,無非是因為大家都想找到了解他人並與之相處的捷徑。然而,你每天都像被一雙無形的手推著,不斷地結識人、暗暗地琢磨人、試圖了解人,但窮盡一生,我們也未必能真正地讀懂某個人,哪怕那個人是與我們最親近的。那些世事洞明的人際智慧在關鍵時刻不一定能幫忙,那是因為我們可能根本沒有方法或沒來得及體察他人,就做出盲目的判斷並急於采取行動了。換句話說,隻有熟練地學會閱人,那些處世規則才能被派上用場,從而遊刃有餘地行走於社會。
但丁在《神曲》中這樣說:“一個人在智者麵前可要小心呀!他不僅看清了你的外表行為,就是你內在的思想他也能看清楚呢!”我們完全有理由把但丁所說的“智者”理解為能透徹閱人的人。
閱人是人際關係中一項最基本的技巧,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如果你不能精於此道,就會常常毫無知覺地陷入一個又一個人際關係的“圍城”之中,成為眾矢之的。同時,由於你的不善“設防”,也會成為他人眼中的“透明人”,因缺乏神秘感而無法占到先機。
曾經有人問晚年的鬆下幸之助:“為什麼你能獲得成功?”他回答說:“因為我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自己的個性,同樣,我也能夠發現合作夥伴和下屬的個性特點。”鬆下幸之助認為他的成功得益於鑒別人才的眼力,這種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個職員都安排到恰當的位置上,而且他還努力使員工們知道他們所擔任的職責對於整個事業的重大意義,這樣一來,這些員工無需他人的監督,就能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十分妥當。
人的一生可以說就是與人打交道的一生,無論走到哪裏,都會碰到人,所以,你必須了解人,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獨自成功。在選擇與什麼樣的人打交道時,隻有將人讀懂了、看清楚了,才會得到別人的相助,輕鬆踏上成功之道。那麼,華爾街商人會采用什麼方法觀察、看懂他人呢?以下我們集中介紹觀察人的幾種方法:
從肢體語言看出對方個性
第一,喜歡眨眼:這種人心胸狹隘,不太能夠信任。如果和這種人進行交涉或有事相托時,最好直截了當地說明。
第二,習慣盯著別人看:代表警戒心很強,不容易表露內心情感,所以,麵對他們時避免出現過度熱情或是開玩笑的言語。
第三,喜歡提高音量說話:多半是自我主義者,對自己很有自信。如果你認為自己不適合奉承別人,最好和這種人劃清界限。
第四,穿著不拘小節:代表個性隨和,而且麵對人情壓力時容易屈服,所以有事情找他們商量時,最好是套交情,遠比透過公事上的關係要來得有效。
第五,一坐下就蹺腳:這種人充滿企圖心與自信,而且有行動力,下定決心後會立刻行動。
第六,邊說話邊摸下巴:通常個性謹慎,警戒心也強。
第七,將兩手環抱在胸前:做事非常謹慎,行動力強,習慣於堅持己見。
從筆跡看出對方個性
在適當的機會,請對方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你要的信息,比如請他寫下他的聯絡方式等。如果字跡潦草而寫字速度很快的人,工作速度也很快,但是通常比較馬虎粗糙,因為他認為“大略做好後再修改細節就行了”。
寫字謹慎而慢的人,工作時會一步步邊確認邊進行,非常仔細,但是如果催促他加快速度,就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
手機吊飾也是很好的線索
吊飾複雜的人,通常朋友很多,是屬於怕寂寞、喜歡熱鬧的類型。沒有佩戴手機吊飾,或吊飾式樣簡單的人,不大喜歡一群人在一起吵吵嚷嚷,也不大重視表麵的交友關係,隻與少數能真正交心的人長久交往。
以上隻是簡單說明幾種重要的觀察方法,重要的是要靠經驗的累積,隻要平時多與人互動、多觀察,你也能擁有驚人的閱人能力。
不過,掌握點策略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將換位思考變成習慣,將關心他人變成習慣,將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變成習慣,這樣才能夠將豐富的交往經曆轉化為閱人、讀人的水平和藝術。
懂得方圓之道,善用心機處世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靠專業知識,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世的技巧。”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大成,碌碌無為,渾渾噩噩,究其原因,其實不是因為不努力和沒有機遇,更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因為做事不懂得變通,沒有心機。要明白,頭腦聰明不是做事的唯一資本,手中有錢也不是做事可以成功的依靠。要想做成大事,就要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心機”,讓自己懂得做事的訣竅和技巧。
做人做事要有“心機”,這裏所說的“心機”就是指做事時的智慧和謀略,是做事的過程中必備的各大素質的綜合和權衡。如果我們一味老實耿直,不懂應變之道,那麼也隻能處處碰壁,逃脫不了平庸的魔掌。如果我們總是心直口快,不加掩飾,不知用晦於明、藏巧於拙,那麼也隻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華爾街富商認為,要想做成大事,就要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心機”,讓自己懂得做事的訣竅和技巧。
吉姆·佛雷10歲那年,父親就意外喪生,留下他和母親及另外兩個弟弟。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很早就輟學,到磚廠打工賺錢以貼補家用。他雖然學曆有限,卻憑著愛爾蘭人特有的熱情和坦率,處處受人歡迎,進而轉入政壇。
他連高中都沒讀過,但在他46歲那年就已有4所大學頒給他榮譽學位,並且高居民主黨要職,後來還擔任郵政首長之職。
有記者問起他成功的秘訣,他說:“辛勤工作,就這麼簡單。”記者有些疑惑,說道:“你別開玩笑了!”
他反問道:“那你認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記者說:“聽說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1萬個朋友的名字。”
“不,你錯了!”他立即回答道,“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說也有5萬人。”
這就是吉姆·佛雷的過人之處。每當他剛認識一個人時,他定會先弄清他的全名、他的家庭狀況、他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的政治立場,然後據此在心中先對他建立一個概略的印象。當他下一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不管隔了多少年,他仍能迎上前去在他肩上拍拍,噓寒問暖一番,或者問問他的家庭,或是問問他最近的工作情形。有這份能耐,也難怪別人會覺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親。
吉姆很早就已發現,牢記別人的名字並正確無誤地喚出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尊重、友善的表現。
吉姆·佛雷的事例告訴我們,無論哪個職業,沒有“心機”,做人做事是不會成功的。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都均等,你不可能從這裏尋找差別,你唯一能勝過別人的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向導不是什麼不擇手段的詭計,而隻是一種做人的智慧、做事的謀略。
在現實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如果我們不懂做人做事的“心機”,不懂得方圓之道,就會處處碰壁,達不到應有的辦事效果,不僅會影響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和諧程度,還影響自身事業的發展。
辛達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他連連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沒錄用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相當容易,但他仍然幹得認認真真,一點兒也不馬虎。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水平高於一般的程序輸入員,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書,老板就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強,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再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經過交談,他才拿出了博士證書。這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辛達最後的職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標。然而直線進取失敗了,後退一步曲線再進,終於如願以償。因此說,做事善於動腦,這既是一種做人的藝術,也是生存競爭的一種方略。
辛達的辦法是聰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刮目相看,這樣,他的形象在他人眼中就慢慢變得高大。如果剛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你有多麼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結果會被人越來越看不起。這種反差效應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對你的期望值越高,就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發現你的錯誤,相反,如果人家本來並不對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績總會容易被發現,甚至讓人吃驚。
辛達的事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成功,就必須求穩,憑自己的眼力、心力,能夠準確地算準自己行動的路數,在能力範圍之內進退、轉換、取勢,就能加大成功的係數,正如美國著名成功學家特魯西所說:“最聰明的人,總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大的事情。”
華爾街富商認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做人都要有心機,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原始社會,也不是世外桃源,這就注定了我們跟社會的不可切割與利害相連。要處理好與夥伴、下屬等一切社會關係,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應對進退得體且有禮,為人帶來快樂,並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認同,就需要有一定的心機,懂得方圓之道。沒心機的人就像扛著榆木腦袋的木偶一樣,生活缺乏自主,任憑別人的安排和擺布。
即使再富也絕不張揚
一匹小斑馬浸泡在水中。它悠閑而自在,完全覺察不出四下的危機。在岸邊,有一頭體積大它數倍的母獅正在窺伺。母獅沒有貿然采取行動,不是因為沒有把握,而是不知道水的深淺,所以靜待良機準備獵殺。
不久,小斑馬滿足地站起來了。這樣一來,它就犯了致命的錯誤,讓岸邊的敵人洞悉到,原來水那麼淺,隻及你的膝。於是,母獅蓄銳出擊,齧咬著斑馬的咽喉,並撕裂血肉,大快朵頤。母獅進餐,是在水中一個小浮島上進行的,並無意與同伴分食。
岸上來了些獅子,看見它吃得痛快,也垂涎欲滴。不過晚來了一點,又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不知道水的深淺,所以沒遊過去搶食。
母獅死守並獨吞食物,得意地盡情享用。一不小心,食物掉進水裏,它下水叼起,一站起來,群獅便洞悉了:哦,原來那麼淺,隻及你的膝。二話不說,一齊下水擁上前,把母獅的晚餐搶走了。
由上麵的事例我們看出,人人都不想倒下去,隻希望站起來。無意中,一個飛揚跋扈的姿態便讓所有的旁觀者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底牌在哪兒,水有多深。可見,低調做人是多麼重要。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過:“我從不歌頌自己,我有財產,有家世,我花錢慷慨,朋友們說我風趣,可是我絕口不提這些。固然我有某些優點,而我自己最重視的優點,即是我的謙虛和低調……”。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認為,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低調謙虛,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隻要看出與真理的衝突,都願意放棄。所以,人都要懂得低調,特別是在得意時,低調不張揚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他昂首挺胸地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獲得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謹記心中,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低調做人,最後功成名就。
低調做人是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懂得低調的人是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低調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能夠使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與能力,最後獲得成功。
華爾街巨商做人都極為低調,他們善於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修煉到此種境界,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好的名聲,是靠個人的修養、品質、業績和成就換來的,而不是靠擺架子擺出來的。真正有品質、業績和成就的人,絕不會刻意追求架子,事實上,刻意追求架子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有所作為。
一位現已年逾七旬的低調“窮人”,他自己開車,衣服總是穿到破為止;最喜歡的運動不是高爾夫,而是橋牌;最喜歡吃的不是魚子醬,而是玉米花。香港人常愛談論豪宅,他住的卻是在1957年用3.1萬美元買下的內布拉斯加州的舊屋。
50多年來,他一直住在奧馬哈的這幢房子裏。灰色粉刷的外牆無形中也反映出他的處事態度非常低調。在香港出差的時候,他還用賓館贈的優惠券去買打折的麵包。
當他已是億萬富翁的時候,誰也不會相信,他那剛剛當上了媽媽的寶貝女兒臥床在家,隻能看自己的小黑白電視機。他答應出資為兒子買個農場,但同時聲明,必須每年按合同規定交費,否則立刻收回。
如今在大多數時間裏,他深居簡出,躲在奧馬哈的家中,除了家人,連個助手都沒有。他創辦的伯克希爾公司,盡管富得流油,但全體人員僅有11人,沒有諸如門衛、司機、顧問、律師之類的職位。不愛拋頭露麵,不喜歡張揚個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調,他把自己的生活準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而這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低調做人的思維。
他認為,財富來自社會,早晚它還應當回報於社會。他告誡兒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後獲得巨額遺贈,因為他不想讓他們坐享其成,更不想讓他們毀於財富。2006年,他將自己財富的一半以上約300億美元捐給了比爾·蓋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自己的低調和慷慨,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喜愛。他就是沃倫·巴菲特。
可見,一個人的名聲並不是穿件漂亮的衣服就獲得的,越是成功者,越是恪守低調作風的典範。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說:“決不要陷於張揚。因為一張揚,你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張揚,你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學會低調做人,就要不喧鬧、不做作、不故作呻吟、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妒忌,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家財萬貫,也要學會藏拙。
在社會上,如果我們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麼不管我們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擊。深藏不露,是智謀。過分地張揚自己,就會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低調做人,便可峰回路轉。在待人處世中低調,當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或者危險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主動。
保持自我,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華爾街富商認為,一個成功的人在做事之前應先學會做人,也就是說,成事先成人。由此可見,做人與做事有著密切的關係,隻有做人有分寸,做事才會有分寸。那麼,如何做到做人有分寸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堅持自我,保持本色。不必刻意去模仿他人什麼,被他人所束縛。這樣才會讓人從心底認可我們,辦事自然而然就會很順利。
保羅·伯恩頓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談及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認為“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們常常不能坦誠地回答問題,隻想說出他認為你想聽的答案。可是那一點兒用也沒有,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不真實的、虛偽的話”。
柏林是美國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剛剛步入樂壇時,每個月隻能掙到120美元。可當時另一位美國音樂家奧特雷在音樂界卻如日中天,享有盛名。他對柏林的天賦和能力非常欣賞。有一次他問柏林願不願意做他的秘書,一個月的工資為800美元。
為了讓柏林能夠充分地加以考慮,以便最後作出正確的決定,奧特雷覺得有必要把話講清楚。他實話實說:“柏林先生,如果您接受我的邀請,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二流的奧特雷,可是假如您堅持自己的本色的話,總有一天會變成一個一流的柏林。”
柏林思考再三,還是接受了奧特雷的忠告,沒有去當他的秘書,而是獨自在音樂之路上奮力拚搏,終於成為美國著名的作曲家。
從柏林的事例中我們學到,保持自我對一個人的成功極其重要。華爾街商人認為,每一個成功者,不外乎就是保持了自己的本色並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人放棄自我意味著被外界關係所束縛,模仿別人,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跑,把別人的特色誤以為是自己應該追逐的東西的人,多半不能成就大事,即使能有所成,恐怕也是毫無特色的。這一點,對於想要成功的人來說,是值得銘記的。
當卓別林剛剛踏入影壇時,導演堅持認為,他要成才,一招一式都得向當時很有名氣的一位德國喜劇演員模仿學習。可是卓別林不為所動,潛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憑借自己的艱苦奮鬥,終於成了一代喜劇大師。
可見,成功以有主見為前提條件,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形成並保持自我的過程。隻有在你辛勤耕耘了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之後,才會有屬於本人的豐碩“果實”。
芸芸眾生,各不相同,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天性,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但萬萬不可缺的是,要想成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就需要保持自我。
有一個出租車司機的女兒,叫卡絲·黛莉,一直想當個歌手,不幸卻長了滿口暴牙。第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為了顯得有魅力,她一直想用上唇蓋住突出的門牙,看起來十分可笑,結果演出失敗了。
有個人聽了她的演唱,認為她很有天賦,便坦率地告訴她:“我知道你不喜歡自己的那口牙齒。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張開你的嘴巴,隻要你自己不在乎,觀眾是不會在意的!”卡絲·黛莉接受了他的建議,從此,她演唱時隻關心自己的唱功和台下的觀眾,而不是牙齒,後來,她終於成了著名的歌星。
由卡絲·黛莉的事例我們看到,命運平等地賦予我們每個人這樣或那樣的優點和缺點。作為一個富有個性和追求快樂的人,關鍵在於不隨波逐流,總是羨慕他人如何優秀,而應該保持自己的本色,依照自己的條件去充分發揮。這樣,我們不但可以擺脫自卑的陰影,而且會享受到許多從未想到過的幸福,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格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