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是對張愛玲的一個致敬——由於她“希望至少替大眾保存了(《海上花》)這本書”的努力,我是受益者之一。

但卻也讓我第一次知道了“50年”之說——這時間不長啊!我不禁想。(再說才華圈裏不要生孩子——“無後”的,又比普通人多——別說“後”不“後”的了,活著的時候能否得到應有保護都難說!)而且顯然是越有才華的越“吃虧”——因其作品價值是長久的(而平庸的作品自動地過不了多少時間就完了,無所謂保護期長短)。

有才華的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確實應該被感謝。

另插錄一篇當年胡適作的序,因為尤其文中關於原作者韓邦慶的部分,又恰是我這本書應該交代而缺少交代的。而我若交代起來,無非再引用一番。

說到引用,近來我囫圇看了一堆書——因為針對性比較強,同一類書看數本——發現有些人引用不帶注明“引用”的,一模一樣的文字(並非資料)在數本不同作者名下著作中出現,真是驚悚——難道這就是“共享”時代?我實在不知道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化”到這個程度了!

也許,對才華的尊重,就是有那麼難的。和許多美好的感情一樣。

最後,在此我一定要感謝《安徽商報》的錢紅麗老師對我寫作這本書給予的鼓勵。感謝我的朋友楊彬彬以及一直關心我的親友、師友、讀友、網友、博友,感謝他們容忍我的缺點。感謝為出版發行這本書付出辛勞的人。感謝此時閱讀這本書的你。

謝謝。

朱映曉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