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工作二十年中的兩次求學經曆,就不可能有我今天這本小書的問世。
求學路上,我很幸運,我遇到了幾位令我終身受益也令我終身難忘的好老師!
1993年,師從複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宗廷虎教授。宗先生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為人謙遜。師母李金苓教授熱情誠懇,具有真摯的愛心。是兩位先生,為我開啟了學術研究之門,引領我走上了修辭研究之路!我至今記憶猶新,十三年前,正是先生的悉心啟發,具體指導,才有了我第一篇文章的稚嫩出爐。從此以後,是先生的不斷鼓勵和支持,使我得以有勇氣和毅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兩位先生扶持後輩晚學、無私奉獻的長者風範,讓我銘刻於心!兩位先生孜孜不倦、勤勉治學的刻苦精神,讓我深受教益!兩位先生的道德、文章值得我學習一生!
2006年,赴武漢求學,有幸拜於程邦雄教授門下。程先生儒雅倜儻、瀟灑風趣,年紀輕輕,已然是博士生導師,而且是一位深受學生愛戴乃至崇拜的老師!程先生語言功底紮實、理論見解獨到,在文字學、修辭學上,學術造詣深厚。他不僅在學業上給了我諸多指點,而且在生活中給了我許多關照。他和師母經常親臨寢室,噓寒問暖,尤其是中秋之際,拎來月餅、水果,邀我與他們共慶佳節。此情此景,讓身處異地、遠離親人、孤獨寂寞的我倍感溫暖!先生、師母猶如兄嫂般的嗬護、關愛,我永難忘懷!
成長路上,得到了王建華教授、張先亮教授、盛愛萍教授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他們的學識、品德、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我、感動我,同時也時時激勵我,促使我不斷前進!
小書得以寫成,需要感謝寧波大學文學院院長周誌鋒教授,是他的關心、督促,才使我終下決心,將自己十幾年來的學習心得梳理加工成文,並且使我得以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有了整塊的時間從容寫作。更感謝他將我的研究心得納入校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使之有了研究動力保障。
感謝漢語教研室的同仁們,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趙則玲教授是我學習的榜樣,沈懷興、都興宙教授,聶仁發、宋聞兵博士給了我許多幫助和支持,為我分擔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謝他們!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學生:徐素琴、沈欣等,她們為我提供了部分數據材料,幫我做了不少案頭工作。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先生、女兒,沒有先生的辛勤付出,沒有女兒的懂事自理,我不可能安心外出、求學寫作。我還要向給予我大力支持的浙江大學出版社致以衷心的感謝,同時感謝本書引用的參考文獻、參考資料的作者們!
王蘋
2007年2月20日
於寧波江北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