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年六月底,華盛帶領十萬大軍回到長安。

城外五十裏,其屬下戲誌才、張遼、張既、趙雲、閻行等全部出迎。

他的家眷,貂蟬、蔡文姬、馬雲祿、大喬以及甄家的二公子甄儼,三公子甄堯也在家眷隊伍裏,這已經表明了甄家的態度。

甄宓還未過門,自是不能出來。

“恭迎車騎將軍大勝歸來,為朝廷收複益州之地!”朝廷派出太尉楊彪帶著一幫文武大臣同時跪倒出迎。

“哈哈哈,此乃朝廷之福,眾位請起!”華盛看著眼前眾人心中暢快,經過數年,他已經位極人臣,並且穩穩的在長安站穩腳跟。

現在自己有兵有糧,有文有武,終於有些爭天下的資本了。

“司空大人如此大勝,古今少有,需有文章以記此盛事,現臣下寫了一篇大賦獻於司空大人!”楊彪的兒子楊修出列拱手道。

楊修在前幾年,董卓在時因為蔡文姬的事情,還為難過自己,現在在大勢麵前不得不低頭,反倒奉承起華盛了。

他特地寫了一篇辭藻華麗的大賦來稱頌華盛的這場征伐之戰。

華盛看著楊修,笑道:“吾固知德祖才華橫溢,願聽佳作。”

“謝司空大人!”楊修麵容舒展開來,他知道華盛這種態度說明之前的所有種種已經翻篇。

也是,想華盛日夜繁忙,天天想著大事,哪有功夫和他計較?

楊修高聲背誦自己的文章,眾人聽來無不佩服,楊修確實是有才,這篇文章辭藻華麗,氣勢磅礴,把華盛誇得都有點不好意思。

“哈哈哈,德祖真乃良才,現在可在朝廷任職?”華盛問道。

“回大人,臣下目前在朝中任郎中令。”

“一個郎中令豈不是委屈了德祖,來司空府任主簿吧。”華盛及時拋出橄欖枝。

“謝司空大人!”楊修喜不自勝,這是華盛拉攏自己的動作,司空府的主簿那是華盛的人,而不是朝廷的人。

“以你的才華,當得起!治理國家,就要唯才是舉!”華盛哈哈大笑。

戲誌才、張既等人領頭稱頌華盛英明。

其他文武大臣則麵麵相覷,華盛的勢力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囂張了。

他一句話就要任命朝廷高官。

那以後不是他想讓誰當官誰當官?

隻是這話誰敢質疑?

現在華盛打了一場大勝仗,攜勝利之威回朝,連皇帝劉辯都要郊迎,他們哪敢反對?

皇帝劉辯沒有出城五十裏相迎,但是已經在長安城外等候了。

華盛看著眾人低頭無人反對心情大快,這叫服從性測試,看來自己這一仗沒白打,雖然時間有點長,但是值得。

要知道自古中原王朝攻打四川都是比較難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華盛這一場仗證明了他領兵作戰的實力,說是名將也不為過。

“陛下得知司空大人得勝回朝,感動莫名,特地在城外等候,請司空大人回城。”楊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