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祝融帶領四名武將,帶著兩萬無當飛軍走山間小路趕往秭歸,同時他讓韋一笑也跟著,通風報信。
華盛送行,特別交代張任等人行軍打仗一定要小心,他們是深入敵後,注意隱藏。
張任等人也知道祝融的身份,能讓他們四人和主公夫人一起出兵,絕對是對他們的看中,因為他們知道華盛非常看重這個祝融夫人。
除了美貌和德行,祝融對南中的穩定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四人連連表示,請華盛放心,一定會保護好主將的安全。
送走祝融,他便要安排下一步的計劃了。
祝融等人趕到秭歸至少要十天半月,他要發動對蔡瑁的攻擊也要在半個月之後,具體等韋一笑的消息。
長江之上,戰鼓震天,戰船遮天蔽日,蔡瑁指揮大軍攻城。
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西端入口。
北帝山是長江中的一座島山,也就是說白帝城是在一座小島上。
蔡瑁要攻城隻能通過戰船,進行搶灘登陸戰。
隻是,小島本來就小,太史慈在城頭上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小島四周的情況。
如果蔡瑁想在某處上岸,太史慈隻需要讓瞭望的士兵用紅旗在某個方向上發出信號,他的軍隊自然就可以提前在岸上等候敵人。
一開始,蔡瑁搶灘登陸死了好多人都沒有成功,後來,他聽從蒯越的建議,夜晚登陸,聲東擊西,終於登陸成功。
蔡瑁軍大喜,認為敵人快要收不住了,士氣高漲。
他不知道的是,太史慈退守白帝城中是收到了華盛的指令,讓他示之以弱。
太史慈帶兵進入白帝城中死守。
蔡瑁手下文聘、霍峻兩員大將對著北門輪番進攻,太史慈帶著一萬大軍親自守北門,龐德、楊懷等人把守其他各個城門,戰事膠灼。
第二天,從江州方向來了一隊人馬,正是賈詡派出的增援軍隊,為首的大將是高順、馬超,領兵兩萬,已經來到魚腹外圍的長江之上。
蔡瑁知道之後立刻從後方調兵,以抵擋高順大軍。
“德珪,小心敵人有詐,秭歸是我們的後路,必須重兵把守,不能從那裏抽調兵馬。”蒯越勸說道。
“哈哈,先生多慮了,華盛正在攻打南中,這裏不會有太多兵馬,我們必須要一鼓作氣拿下魚腹。”蔡瑁不以為然道,此時他還不知道華盛已經收降劉璋。
“未思勝先思敗,還是謹慎為好,華盛手下沒有弱者,我總感覺上次登陸圍城太過容易,不太安心。”
蔡瑁本想否決,但是蒯越也是荊州大族,他也不好一意孤行。
“好,既然先生認為不妥,我就從巫縣調兵過來,並讓主公從荊州增兵!”蔡瑁說道。
巫縣處於魚腹和秭歸中間,離他們很近,如果真有什麼事發生,他們大軍很快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