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航空母艦的誕生與發展(1)(1 / 3)

航空母艦的誕生

素有“海上巨無霸”之稱的航空母艦從誕生伊始,就在控製海洋的爭奪戰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1911年1月18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飛機在由“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上降落,預示著航空母艦時代的到來。到1921年,英國已經擁有3艘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至此,航空母艦正式登上了曆史舞台。

一、認識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航空母艦,常常被人們稱為“航母”、“空母”,俄羅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我們中文所說的“航空母艦”一詞是從日文漢字沿用過來的。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麵艦艇。現在,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經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係統工程。

航空母艦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旗艦,艦隊中的其他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一個航母艦隊一般情況下會配備1~2艘潛艇、護衛艦、驅逐艦以及補給艦,驅逐艦或航母上搭載反潛直升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有了航空母艦艦隊,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可以分為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可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隻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有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可以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和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大小的不同,航空母艦可分為大型航空母艦(排水量6萬噸以上)、中型航空母艦(排水量3至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排水量3萬噸以下);如果按照動力劃分,可分為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大型航空母艦多屬攻擊航空母艦或多用途航空母艦,可搭載各類型飛機、直升機60至100餘架,主要執行遠海機動作戰任務;中型航空母艦可載各類型飛機、直升機數十架,主要用於遠海機動作戰;小型航空母艦可載各類型飛機、直升機20餘架,主要用於海上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航以及運送兵員登陸等。

航空母艦是軍艦的一種,它具有超大的噸位,擁有多品種艦載機,可以遠離所屬國領域範圍長期執行軍事任務,所以顯得異常重要。

二、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的曆史,距今有將近一個世紀。但是,我們很難說清楚誰是第一個製造航母的國家,對航空母艦出現的時間也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它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

如果以飛機首次從軍艦上起飛作為標準,那麼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當屬美國的“伯明翰”號巡洋艦。

如果以最早具備航母功能作為標準,那麼英國的“伯加索斯”號便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伯加索斯”號由巡洋艦改裝而成,1915年正式開始服役。如果要以航母專門設計要求為標準,那麼於1918年1月建成的英國的“競技神”號當屬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但要按最早建成服役來判斷,那麼英國的“競技神”號隻好讓位於日本的“鳳翔”號航母,因為“鳳翔”號雖然開工建造晚於“競技神”號,但卻早於“競技神”號在1922年12月下水服役。

1910年,一位名叫尤金·伊利的美國飛行員駕駛著一架“柯蒂斯”飛機,在岸上數萬人的歡呼聲中,從經過改裝的輕型巡洋艦“伯明翰”號上徐徐升空。翌年1月,還是這位飛行員伊利,又在排水量13680噸的裝甲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的後主甲板上,利用尾鉤鉤住製動索,平穩安全地完成飛機降落。尤金·伊利的這“一起一落”標誌著航空母艦這一海上巨無霸雛形的誕生。

一戰中的航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都加快了對作戰飛機和航空母艦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潛艇對英、法、俄、美等國的商船和軍艦構成了嚴重威脅,使其損失慘重,迫使英、法、美等國建造了大量的獵潛艦艇,並幾乎在所有水麵艦艇上都裝上反潛武器,同德國潛艇的瘋狂進攻進行鬥爭。雖然這些措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但由於水麵艦艇搜索水下潛艇的能力很弱,單靠水麵艦艇反潛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在這時人們發現,利用飛機在空中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能力遠遠好於各種水麵艦艇,這激發了各國海軍對飛機進行研究和改進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加快了航空母艦研製的進程。

一、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

英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水上飛機母艦,是1914年將一艘運煤船改裝成的“皇家方舟”號水上飛機母艦。它的排水量7450噸,航速10.6節,可搭載10架肖特式水上飛機。該艦服役不久即參加了地中海作戰。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