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影響到坐著不動的工作者,而使得他們深感疲憊呢?是快樂嗎?是滿足嗎?不是的,絕不是這樣!而是煩悶、懊恨、一種不被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太過匆忙、焦急和憂慮——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者筋疲力盡的心理因素,使他們容易感冒,減少他們的工作成績,而且會讓他們回家的時候帶著神經性的頭痛。不錯,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勞,那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得我們的身體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
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緊張。遇到困難的問題,我們常常會皺起眉頭,聳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麵對這種精神上的疲勞,一定要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裏放鬆情緒。
過分透支自己身體的習慣要不得,隻會讓你疲勞,讓你緊張,進而會損害你的健康,最終會給你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因此,祛除它,你將獲得更健康的體魄。
4、過分疑慮
過分疑慮一直都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一大因素。
有一位年輕的電腦銷售經理,他認為自己要死了!實際上,他隻是經常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很快,喉嚨梗塞。他的家庭醫生勸他休息,泰然處理生活,退出他所熱愛的銷售電腦的事業。
這位銷售經理在家裏休息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恐懼,他的心理仍不安寧。他的呼吸變得更加急促,心跳得更快,喉嚨仍然梗塞。這時他的醫生勸他到聖達斯州去度假。
聖達斯州有宜人的氣候,壯麗的高山,但仍不能阻止這位銷售經理陷人恐懼。一周後,他回到家裏,他覺得死神即將來臨。
後來,有個醫生告訴他:“當你感覺到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的時候,你可以向一個紙袋裏呼氣或暫且屏住氣息。”醫生遞給病人一個紙袋,病人就遵醫囑行事。結果他的心跳和呼吸變得正常了,喉嚨也不再梗塞了。他離開這個診所時是一個愉快的人。
此後,每當他的疾病複發時,他總是屏住呼吸一會兒,使身體正常發揮功能。幾周以後,他不再恐懼,病症也隨之消失。
積極的心態被應用於維護健康時,要考慮到發生差錯的可能性。事實上,安全第一是心態積極的象征。由此,你該聽取這個建議:要機敏,要有強烈的生存信念——拯救生命和財產,不要養成過分疑慮的習慣。
5、不要為懶惰找借口
再沒有比一個人想要懶惰更好找借口的了。
英國石油大亨斯漢博士,生前80多歲高齡時,每天還至少工作13個鍾頭以上,從沒有星期天節假日,每每是中午還在北京,晚上已飛抵了巴黎,第二天早晨又下榻在科威特的王宮中,他富可敵國。懶惰者可以為自己辯白說:“我今生受窮,死後就能升入天堂了。”
任何一個人,想要懶惰,會有成千上萬條理由站在那響應你,聲援你,支持你。不過,殘酷的是,甘於懶惰,就要苦於貧窮。而那些靠吃苦耐勞成功的人,他們活著時,就已經在天堂裏了。
每天自省一小時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自省是一種良好的處事態度,它可以隨時檢討自己的言行,對自己做出一種評價。可以說,自省是一麵鏡子,它可以照出自己身上的缺點,讓自己將缺點進行彌補;自省是最好的朋友,它直言相勸,在為人處事上時刻警示自己,使自己更趨完美。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而自省恰恰是一盞航海燈,照耀在我們人生的航線上。
自省需要勇氣,自省需要膽量,自省需要培養,自省需要麵對。要自省,同時要敢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春秋時期,宋國一度內政不修,引起動亂。當時的國君宋昭公落得眾叛親離,被迫出逃。在路上,宋昭公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對車夫說:“我知道這次被迫逃出的原因了。”車夫問:“是什麼呢?”昭公說:“以前,無論我穿什麼衣裳,侍從都說我漂亮,無論我有什麼過失,大臣都說我英明。這樣,內外兩方麵我都發現不了自己的過失,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從此,昭公改弦易轍,注重品德修養,不到兩年,美名傳回宋國。宋人又將他迎回國內,讓他重登王位。他死後,諡為“昭”,就含有稱讚他知過必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