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產褥期要注意的細節(8)(2 / 2)

因為插導尿管本身就可能引起尿道感染,再加上陰道排出的汙血很容易汙染到尿道,通過多飲水、多排尿可衝洗尿道,以防泌尿係統感染。

產婦在腸蠕動恢複後進食

起初應進食流質類,如牛奶、魚湯、雞湯、蛋湯等,以後可進食半流質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等,然後再進食固體食物。一般腸蠕動後的第3~4天可吃固體食物。此外,產婦可適當口服人參蜂王漿、鹿茸、阿膠等。對生冷水果最好暫不吃,或煮一下再吃。

剖宮產後1周即可拆線出院

在住院期間均應靜脈點滴或肌內注射抗生素類藥物,出院後可適當肌內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產婦分娩後1個月內可適當下地走動

走動時間根據產婦身體情況而定。每日下地走4~5次,每次10~20分鍾,逐漸延長時間。還要注意清洗肛門,勤換衛生紙。

354.產婦忌輕視產後第1次大小便

由於生理上的原因,產後排尿,尤其是第1次排尿,不像常人那樣容易,有的產婦不習慣在床上排尿,容易精神緊張,解不下小便。對於產後第1次解小便不要輕視,否則會引起小便不暢甚至尿瀦留。最好的方法是產後6~8小時主動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方解。排尿時可盡量放鬆,由於這時產婦要完全臥床休息,也可在床上解小便。當然,無特殊情況也可以起床或入廁排尿。有的人隻要用手按一按小腹部下方或使用溫水袋敷小腹就會有尿意。大多數產婦經過這樣的輔助是可以順利地進行第1次排尿的,以後則會更順利。

生產後,第1次大便也很重要。應該多喝水、吃稀飯、喝麵條湯,防止便秘的發生。不要吃火氣太大的食物,特別對於做過側切的產婦,本來就使不上勁,再加上便秘,結果十分痛苦,甚至影響傷口的愈合。一旦發生便秘,也不要急,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再多喝些水,能使糞便軟化,而易排出。也可采取食療法潤腸通便,如睡前飲蜂蜜水一小杯,每天早晨空腹吃香蕉1~2根,每晚空腹吃蘋果1~2個,或每天飲果子露,三餐吃稀飯,均可緩解便秘。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果導片或用甘油栓、開塞露塞入肛門內,均可見效。

355.產婦忌不了解產褥期正常現象

產婦在產後進入產褥期間,此期間身體內部發生了變化,有些變化也引起了外表現象的變化。隻有掌握了這些正常的變化現象,孕婦才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異常,是否患有疾病。產褥期正常現象主要有:

心情

產婦分娩以後,正像劇烈運動以後一樣,十分疲勞卻又輕鬆愉快,所以往往產後不久就熟睡;醒來後除覺得全身軟弱少力外,一般沒有什麼不適,僅有少數產婦在分娩以後發生寒戰。

呼吸與脈搏

產後由於腹壓減低,橫膈下降,呼吸變深變慢,每分鍾14~16次左右。又由於胎盤循環停止以及臥床休息、精神放鬆的緣故,脈搏也較慢,每分鍾60~70次。

體溫

產後24小時內,由於能量消耗過多,機體產熱超過散熱,體溫會升高一些。不過,一般不會超過38℃,屬於分娩反應。

出汗

產婦多汗,尤其在睡著和初醒時汗更多。這是因為產婦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的緣故,妊娠後期體內所瀦留的水分必須在產後排出體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徑之一。產婦多汗是正常現象,並非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大小便

產後24小時內,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內瀦留的水分。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產婦尿多、汗多有關。

惡露

產婦在產褥期間的陰道排出物叫做惡露。惡露中含有血液、壞死脫膜組織、細菌及黏液等。正常情況下,產後3~4天內惡露量多、顏色鮮紅(血性惡露);1周後,惡露顏色慢慢變淡(漿性惡露);2周後,惡露變成淡黃色或白色(白惡露);大約產後3周左右,惡露停止。

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量多,且呈血性,可能子宮複舊不佳或子宮內有胎膜或胎盤組織殘留。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會發臭。如有腐臭味,時間過長,則是產後感染的征象。

乳汁分泌

分娩頭1~2天內,乳房僅流出少量黃色稀薄的液體,叫做初乳。一般分娩2~3天開始,乳房脹大變堅實,表皮下靜脈充盈,看起來好像一根根青筋,不但乳房局部溫度增高,這時體溫也升高了,但不超過38℃,並且腋下出現腫脹的淋巴結或副乳腺。再過1~2天,乳房即逐漸變軟而有乳汁分泌。如果產婦發現有與以上不同之處或不同感覺,則應慎重對待,必要時請醫生檢查,以防患有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