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難前傳(1 / 2)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西夏創業史》更多支持!

西夏是宋朝時期存在我國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如果從元昊稱帝算開始的話。它存在了190年(1938年——1227年)。但因為被後來的元朝痛恨,《二十四史》中並沒有它的一席之地,關於它的記載隻是散見於《宋史》、《遼史》、《金史》當中。20世紀初,在西北發現了西夏文的資料,於是西夏學成為一些學者的研究目標。我簡單的講講這個國家從奠基到建立、不斷發展並最終滅亡的大略故事。因本人隻是曆史愛好者而不是社會學者,隻是介紹下李繼遷家族的故事,對於廣泛的社會、經濟、文化,涉獵不多,請大家諒解。

我們還是先從西夏的統治民族黨項族的起源開始說吧。

黨項是古代羌族的一個分支。在我國古代,"羌"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是古代中原居民對居住在青藏高原東部的很多民族和部落的統稱。

黨項人自南北朝末期開始活動於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上遊和四川鬆潘以西山穀地帶。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以前的曆史沒人知道,因為之前他們沒有和外界接觸,也沒有傳說和記載,因此不為外界所知。《隋書·黨項傳》記載:黨項"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犛牛、羊、獵以供食,不知稼牆"。也就是說早期的黨項人不事農業,衣、食、住皆仰賴畜牧,天文字曆法,以草木枯榮計算歲月,崇拜天神,死後火葬。黨項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須互相幫助,當受到外族人傷害時,必須複仇,未複仇前,蓬首垢麵赤足,禁食肉類,直到斬殺仇人,才能恢複常態。此外。黨項人還特別崇尚白色,故自稱“大白上國”。黨項諸姓部落中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禽氏、拓跋氏等部,稱為黨項八部。其中拓跋氏自稱先世本出自鮮卑族拓跋部,在黨項諸部中最為強盛。

隋開皇四年(584)有千餘家黨項羌人歸屬隋朝。次年,黨項首領拓跋寧叢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肅臨潭縣境)請求內附,隋朝授拓跋寧叢為大將軍。開皇十六年(596)黨項首領進攻會州(今甘肅靖遠縣東北),兵敗紛紛降附,並遣子弟入朝謝罪,向隋朝貢。唐初武德中(618~626)黨項相率歸屬唐朝。太宗貞觀三年(629)唐朝南會州都督鄭元?招諭黨項歸附,黨項首領之一細封步賴率所部歸唐,唐朝在其他設軌州(今四川鬆潘縣西),授細封步賴為刺史。其他黨項部落,亦紛紛響應,唐朝又設崌、奉、岩、遠四州,並以原來各部酋長分別擔任各州刺史。貞觀九年(635),唐下詔遣使開河曲地為16州,黨項內附者34萬口。當時曾與吐穀渾王慕容伏允結為姻親的黨項拓跋部酋長拓跋亦辭,也在與唐作戰兵敗、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歸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設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歸附的部落首領作刺史,以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受鬆州都督府節製。

唐初崛興於西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日益向外擴張,北上滅了當時青海的政權吐穀渾,並侵襲威逼黨項羌。散居在今甘肅南部和青海境內的黨項部落被迫請求內遷,唐移靜邊州都督府至慶州(今甘肅慶陽縣),轄下的25個黨項州,也隨著一道遷徙。黨項原住地為吐蕃占領,留下來的黨項居民為吐蕃貴族所役屬,吐蕃稱這些人為"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