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海東青盤旋了一會,聽見鷹哨之聲,便朝著這隊遼軍降落了下去,落在契丹騎兵中一名白袍將領的肩上,此人正是那契丹皇宮侍衛統領韓泱!
原來當日慕容複三人從上京城逃脫以後,耶律呼勒便帶著手下人血戰到最後一人,韓泱匆忙趕到城牆上的時候,他雙目圓瞪,身上插著數隻長矛,卻始終屹立不倒……
可惜這耶律呼勒已經不敢相信這上京城裏的任何人,便是招集舊部,也隻是以為先帝報仇為由。出於對耶律洪基的忠心,到死,他都沒有透露出關於耶律洪基的半個字。
韓泱身為皇宮侍衛統領,自然認識耶律呼勒這個舊日袍澤,雖然心中有些感慨,卻未及多想,四位結義兄妹的死讓他滿腦子都是仇恨。韓泱於是進入皇宮,向已經獲得自由的蕭太後請了調兵的聖旨,然後領著五千契丹精騎,帶著海東青和獵狗出城追擊。
追了兩日,他便通過盤旋的海東青發現慕容複三人的行跡,但是卻沒有急於上前追擊。他自己也是練武之人,又見識過蕭峰的掌力和慕容複的輕功,他心裏十分清楚,這三人都是武功絕頂之人,隻要他們想逃,在這遼闊的大草原上,即便是在千軍萬馬之中這三人也可來去自如,自己這些兵馬布置個包圍圈都十分有些不夠,是絕對捉不住他們的。
經過兩日追蹤,他已看出慕容複行進的方向是遼東長百山,心裏暗暗盤計,若讓這三人進入了那長白山脈,便再難抓獲了。於是他便搶在慕容複三人之前,往東急奔,再從東北方向衝來,逼得慕容複三人向西南奔逃。
……
慕容複三人急速奔行了一陣,奔過一個山坡,忽然見到前方旌旗飄蕩,隻見一支遼國兵馬已布置開來嚴陣以待,看上去鋪天蓋地,足足有數萬人。此時,身後東北方向也揚起煙塵,顯然那支遼國輕騎兵已追了上來。
慕容複心頭一驚,毫不遲疑,在這兩支兵馬彙合前,往西方逃去。遼軍馬雖多,但是和遼國的大隊兵馬相比,慕容複三人實在是太過渺小。遼國大軍要想將這三人圍困住,顯然不比讓一個彪形大漢去擁抱一隻蚊子容易。
兵馬越多,變陣和行軍的速度越慢,這乃是兵家常識。數萬人排開,陣勢有好幾裏的寬度,慕容複等三人的身影消失在山坡之後的時候,這數萬人才剛剛變好陣形準備追擊。
相比之下,韓泱率領的幾千輕騎到是迅疾了許多,這對騎兵來到這隻遼國的大股部隊陣前,隻見陣中幾騎奔出,領頭的是一名身著南方官製的契丹人(遼國官製分南北兩製)。他朝韓泱拱手行禮道:“韓統領,果然不出你意料,那三人果然往西逃去!”這人正是在遼國內亂之前留守南京的遼國南院樞密副使耶律莫哥!
韓泱拱手回禮,咬了咬牙恨恨地說道:“多謝耶律大人相助,這中原武人好生可恨,趁我大遼內亂行刺我遼國皇族,還害了我幾位結義兄妹性命,隻是他們本事不小,這才勞煩耶律大人出動大軍助我擒敵!大人相助之恩,我韓泱記得了。”
耶律莫哥笑道:“韓大人客氣了,殺敵擒賊,本是在下份內之事,我已照你飛鴿傳書都安排妥當了,這番定叫賊人有來無回,為幾為統領和教頭報仇!”
韓泱點頭說道:“事不宜遲,韓某先行追擊,這局棋也到了收官的時候了!”
說完,他手中長槍一舉,所率的輕騎部隊呼嘯著往慕容複三人逃離的方向奔去。這支輕騎此刻如同瘋了一般毫不體恤馬力,鞭子如同雨點一般抽打在胯下戰馬身上,戰馬吃痛,奔跑起來竟然比平日衝鋒還要快上三分!
經過了這些時日的追擊,這支遼國騎兵其實也十分疲憊,隊伍中不斷的有馬匹因為脫力而失蹄倒地,馬上的騎士同坐騎一到隨即被後麵的隊伍踢踏成肉泥。
但是韓泱依舊一馬當先的駕馭著坐騎狂奔,他麵無表情,高舉著的銀槍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身後的騎士也被他感染,一個個縱聲呼喊著,仿佛身邊落地的騎兵和自己毫無幹係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