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為了防止沙俄的入侵,加強對黑龍江地區的有效統治,設置黑龍江將軍,實行軍府製度。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推行“新政”,裁撤黑龍江將軍,改設黑龍江巡撫。在這225年的時間裏,黑龍江將軍駐地先後從額蘇哩、舊璦琿城、新璦琿城、墨爾根,最後遷置齊齊哈爾城。清政府先後實授、署理、護理107任、90位黑龍江將軍。黑龍江將軍對黑龍江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為鞏固祖國邊疆,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龍江將軍移駐齊齊哈爾城後,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將軍駐地。先後有80餘位黑龍江將軍,住在齊齊哈爾城。曆任黑龍江將軍在其任上,行使將軍職權,職掌黑龍江軍事、政治、經濟、財政、教育、文化、外交等各項事務。具體在8個方麵發揮了重要的曆史作用:駐軍戍邊,抗擊外侵;設驛建卡,巡邊守土;墾荒實邊,發展經濟;興辦學堂,繁榮文化;考察官吏,入覲王公;管理商賈,征收賦稅;建立外交,籌辦夷務;統治旗民,維護治安。由此可見,清代黑龍江將軍蘊含著豐富的齊齊哈爾曆史文化乃至中華曆史文化。這是齊齊哈爾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資源,從某種意義來說,集中體現了齊齊哈爾城曆史文化的特點和精髓。
我對清代黑龍江將軍的研究,始於1985年。當時我的業師陳國良教授所講授的《黑龍江地方曆史》課,就有“清代黑龍江將軍”一章。1994年,在陳國良教授主編的《清代八十八任黑龍江將軍(巡撫)任職始末》一書中,我承擔了其中的《鬆寧傳》的編寫工作。1995年元旦,陳國良教授囑咐我說:你年輕,一定要把清代黑龍江將軍這一課題研究好,為祖國北疆的文化發展作出貢獻。”此後,我一有機會,就按照他的要求,搜尋與清代黑龍江將軍有關的曆史文獻資料。2007年,我調到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工作後,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清代黑龍江將軍的曆史與文化。中共齊齊哈爾市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建設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作為齊齊哈爾城市發展定位之一。齊齊哈爾市政府在申報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上,確定由市社科聯和市黨史研究室負責整理齊齊哈爾曆史人物方麵的資料。在時任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陶岩同誌的主持下,召開了市社科聯挖掘整理申報曆史文化名城工作會議,決定以整理清代黑龍江將軍資料為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編寫一本能反映齊齊哈爾曆史文化特色和內涵的《清代戍邊將軍》。2009年12月,市社科聯按照市委、市政府《齊齊哈爾市申報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的要求,向市委、市政府呈報《市社科聯推進曆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實施方案》,正式提出編輯出版《清代戍邊將軍》一書的意見。這一意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首肯和支持。時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鐵靜就做好“清代黑龍江將軍”
一書的編撰工作做出具體指示。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剛批示:編寫《清代戍邊將軍》一書甚好。既要編,就要編好,要在國內業界占有較高地位,而絕不是地級市水準,因為這是祖國邊疆史地學科中的一件大事、要事。”2010年1月,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組成工作小組,專程赴京拜訪、聯係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中國社科院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就編撰此書展開了前期谘詢論證。此行收效頗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主任戴逸、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厲聲、《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主編李大龍、國家清史編委會傳記組組長李治亭、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魏國忠,均對此書的編撰給予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並應邀做本書的學術顧問。戴逸先生還應邀為本書撰寫序言。2010年5月,時任市長韓冬炎親自批示並撥給專款,使《清代戍邊將軍》的編寫工作落到實處。2010年10月,《清代戍邊將軍》編纂工作正式啟動。市社科聯副主席金風平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組織省內外20多位研究清史的專家學者、組成編寫組。市社科聯先後派專人到北京、哈爾濱購買資料和查閱曆史檔案。現任社科聯主席張連慶,特別關心《清代戍邊將軍》的編輯出版工作,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編寫工作的具體事項。仰賴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經過編寫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曆經二年的時間,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此,對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編寫組成員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