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如同一場精彩的戲劇,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們並不隻是在演出,也同樣是這幕戲劇的作者。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活法”,人生這出戲劇的結果,往往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與其糾結於“命運”的注定,不如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我們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寫一部更好的劇本,能夠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動手越早,就越能利用每一時刻掌握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耐心等待,就能抓住機會;反之,若心中沒有清晰的任務和目標,原本能夠獲得的成就也將成為過眼煙雲。在如戲的人生裏,為自己寫好腳本的人與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有著天壤之別。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煉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身心和意誌是我們達到目標的基礎,所以有規律地鍛煉身心將使我們能接受更大的挑戰,靜思內省將使人的直覺變得越來越敏銳。當我們平衡地在這兩方麵改善時,則加強了所有習慣的效能。這樣我們將成長、變化,並最終走向成功。
職場中人應該知道,除了巧妙地借助外力、運用各種策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從自身出發,加強自身的實力,讓自己成為競爭中當之無愧的主宰者。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那些原本千載難逢的機會,將變得不再是機會。哪怕再好的智謀,也不如實力能給人安全感。所以說,要取勝,就必須使自己強大起來。在殘酷的競爭中,實力才是硬道理。
在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原本勢力很弱的曹魏到後來卻變成了最強。研究一下曹操發家史,會發現讓曹操變得強大的幾個最重要條件就是: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複農業生產。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玢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認為毛玢的想法非常好。獻帝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196)七月,獻帝回到洛陽,此時的洛陽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也沒有多少糧食,都餓著肚子,甚至還有活活餓死的。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由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本人也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把皇帝操縱在自己手裏,曹操的政治實力便是天下第一了。
但是僅僅有政治資本也還不夠。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各地都出現大饑荒,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的供給問題,因軍糧不足而敗者比比皆是。早在建安元年,曹操就采納部下建議,用繳獲的物資在許都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穀百萬斛。曹操嚐到甜頭後,立即在所轄各州郡都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自己都說,屯田不但讓他“豐足國用”,而且為他“克定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不僅大肆屯田,而且還采取各種措施,扶植當地農業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采取招回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複農業生產。除此之外,他還陸續頒布法令,恢複正常租調製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
建安五年,曹操頒布新的征收製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規定田租賦稅的標準,禁止胡亂攤派。這一係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農業經濟不斷得到恢複和發展,為曹操集團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三國時期,雖然政治、軍事鬥爭異彩紛呈,令後人津津樂道,但奠定曹魏政權絕對優勢的則是這幾項措施的實施。特別是實行屯田製,在三國令人眼花繚亂的過程中並不顯眼,但其重要性不亞於曹操任何一次軍事勝利。
成功的人並不是生來就成功的,而是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抓住機會,一舉登上自己的舞台。當然,機會不會憑空被你抓住,隻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實力,努力發展自身,才能在機會到來之時一顯身手。
提升能力要弄清楚四個問題:
(1)我最突出的能力有哪些?
(2)目前工作最急需的能力是什麼?
(3)對比工作急需的能力,我最欠缺的能力是什麼?
(4)我應該如何提升這些欠缺的能力?
你可以列一個表單,逐一回答上述問題,這樣你所欠缺的能力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就一目了然了。
事業的成功說到底來自於人的能力的真正發揮,而所有的工作歸根到底也無非是對他人的服務,對自我生命價值的體現。成功的人是不會隨便尋找借口逃避,他們會堅毅地完成每一項簡單或複雜的任務。一個成功的人就是要確立目標,然後堅定地去追求目標,取得成功。這也是成功的人生、精彩的“活法”的真正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