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normal”一詞的含義是不正常或異常,以往常常翻譯為“變態”。變態一詞的翻譯,帶有某種程度的貶義,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反映英文的原意,因為在人們的觀念裏,“變態”意味著離奇、古怪,甚至使人聯想到行為分裂模式或難以理喻等。雖然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界同仁認識到變態一詞不恰當,但國內眾多教材沿用習慣,仍將“abnormal psychology”稱為“變態心理學”。為了更準確表達,我們在本書中稱之為異常心理學。
本書共有16章,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部分,重點介紹異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使讀者對異常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異常心理現象的基本症狀、診斷、防治有整體的把握。具體內容包括緒論(第一章)、異常心理的理論模型(第二章)、異常心理的診斷與分類(第三章)、異常心理的防治(第四章)、異常心理的基本症狀(第五章)。第二部分是異常心理學的各論部分,重點介紹各類心理障礙,使讀者能學會鑒別正常與異常、輕病與重病,增強對各類心理疾病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具體內容包括應激與心身疾病(第六章)、人格障礙(第七章)、智力障礙(第八章)、神經症(第九章)、癔症(第十章)、精神分裂症(第十一章)、心境障礙(第十二章)、性行為障礙(第十三章)、器質性精神障礙(第十四章)、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第十五章)、兒童與老年期心理障礙(第十六章)。本書對心理異常類別的劃分及書中采用的名稱,主要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
本書由馬偉娜擔任主編,周麗清、陸斐擔任副主編。本書作者均是在高校多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或精神病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其中第一、二、三、五、六、九章,以及第四章的第一、二節由馬偉娜編寫;第七、八、十三、十六章由周麗清編寫;第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章,以及第四章的第三、四、五節由陸斐編寫;最後由馬偉娜負責統稿定稿。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參考了國內外眾多文獻資料,在此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真摯的謝意!同時要感謝我的同事張德玄和研究生許秀芬、曹亮和姚雨佳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部分文獻和資料;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阮海潮編輯和陳瑤編輯為本書的出版花費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加上因忙於其他事務而分心,書中肯定存在許多紕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
馬偉娜
2009年3月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