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時正暮春,西子湖畔楊柳婀娜,嶽王墳邊古柏納新,正是一年之中大好風光,此時正值黃昏,白日裏西湖上遊人雖然眾多,但天色已晚,此刻也都漸漸歸去,白堤和玉帶橋上遊人已是三三兩兩、屈指可數,但蘇堤上卻有三十餘名書生,正自聆聽一名白衣中年文士侃侃而談。
那文士道:“各位同學,爾等可知咱們現今所在的蘇堤,是何人所建啊?”眾學生回道:“是北宋蘇學士所建。”那文士頷首道:“不錯,我現下讀一首蘇學士的詩,爾等聽聽,誰若能講對此詩大意,或是此詩因何而作,那麼明日早課,我便送他一幅五尺山水。”眾學生聞聽那文士說要送五尺山水,都大喜,催道:“先生,你快說來聽聽。”那文士淡淡一笑,吟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
那文士剛剛吟完,一書生即大聲道:“先生,此詩甚是容易,大意是說這西湖,晴天時水光瀲灩,下雨時山色奇好,如果把西湖比喻成美女西施,怎麼打扮都是美好的。”另一人未等那書生講完,大聲反駁道:“趙固,你這般說來,捅破天算也隻不過是理解了六成字麵意思,完全未領悟蘇學士在此詩中的意境,此詩精妙之所在,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似你這般死搬硬套的說將出來,便如焚琴煮鶴,暴殄天物一般。”
那被呼做趙固的學生怒道:“王博,我說得對與不對,自有先生評論,你滿口胡謅,什麼焚琴煮鶴,暴殄天物,真是豈有此理。”那王博道:“你本來說的就是,不然咱們且聽先生評判。”那白衣文士見二人爭吵,半絲阻撓之意也沒有,待二人吵完,方目視一清臒俊秀的少年書生道:“伊願,你對蘇學士此詩有何見解呢?”那俊秀書生:“先生,此詩雖然明裏是寫西湖的旖旎風光,但內裏卻寄寓了蘇學士在此地對初見佳人的內心感受。”
那文士頷首微笑道:“不錯,不錯。”初時解析的趙固聞得先生對伊願廖廖數語深表讚同,心下大為不服,道:“先生,伊願所說不過妄揣詩意,此詩雖然提及西子,不過隻是比擬之法,若是伊願真正了解,便說得詳細些,否則我等不服。”那文士道:“伊願,你且說出來大夥兒聽聽。”伊願道:“是,先生。”隨即停頓一下,朗聲道:“此詩是東坡居士被貶杭州任通判時所作,一日蘇學士和幾位朋友遊覽西湖,宴飲時召來一班歌舞助興,領舞的王朝雲舞技高超,非常美麗,舞罷王朝雲換上淡妝侍酒蘇學士,蘇學士見王朝雲鉛華洗盡,清新淡雅,楚楚可人,仿佛空穀幽蘭,絲絲芳香泌入詩人內心,恰逢西湖之上,本來豔陽高照,波光鱗鱗,突然天氣一變,陰雲密布,煙雨濛濛,別有一番風景,此時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詩人靈感突至,因而揮就。”伊願說罷,那起先不服的趙固再無語,那白衣文士道:“同學們,天色已晚,爾等速回家罷,明日早來書院。”言畢轉身離去,眾學生也各各回歸。
那白衣文士姓顧,名平章,是杭州府著名的大觀書院講書,精於書畫文章,尤其擅長山水畫技法,杭州文壇人送美稱顧山水,大觀書院四傑之一,僅次於大觀書院院長文荊川,其它二傑黃和旭和莫高聲也同為大觀書院講書,顧平章父親顧希言為當朝名聞天下士林的監察禦史,書畫文章更是非凡,因此顧家在杭州文壇頗有聲望。他授課方式獨樹一幟,此次不在書院授課而改為西湖蘇堤,借景實授,便是一例。
且說那被呼做伊願的少年離開蘇堤,急急向城西行走,不一刻到了城外一座茅房,那茅房以楠竹為柱,青竹做壁,上蓋茅草為頂,共有兩間半,屋外四周都種了一些茶花,此時正值暮春,茶花尚未開盡。看去竹屋雖然頗顯簡陋一些,但有花有竹,加之茅屋四周非常幹淨,仍然顯得靜美溫馨。房內一婦人聽得院內腳步聲響,呼道:“願兒,放學了嗎?”伊願應道:“是的,娘親。”那婦人道:“快洗手吃飯罷,飯在鍋裏。”伊願道:“娘親用過了嗎?”那婦人道:“早已用過,今日你回家比往日晚了許多,不知在外耽擱什麼?”伊願道:“今日顧先生在蘇堤上講解蘇學士詩詞,是故晚回了些。”那婦人正是伊願母親,姓孔名鬱,看去年約三旬開外,青衣素麵,麵容清秀,此刻正在房中修補一件粗布白衣。伊願至廚房裝了白飯,挾了幾根青菜,坐到青衣婦人旁邊邊吃邊道:“娘親,也不知怎的,我這幾日修練父親的淩雲劍法,感覺進步艱難,似有退步之嫌。”孔鬱道:“這淩雲劍法是你師公‘荊楚神劍’餘子川名震江湖的絕技,當年你父親追隨劍聖祝商在浙江抗倭,和倭寇大戰時人皆畏之如虎,你修習不久,自然無法理解它的威力所在,我看你這幾日定是偷懶耍滑,不思進取,方才對我這般說來。”伊願叫屈道:“娘親,我怎敢偷懶,我日日勤練,三更便已起床,院內茶樹可以作證。”孔鬱笑道:“你這孩子,沒有偷懶便沒有偷懶,偏說什麼茶樹作證,古靈精怪得很,想那茶樹又怎可開口說話呢。”伊願笑道:“娘親,我若不如此說來,你又怎肯一笑呢。”孔鬱淡淡一笑道:“傻孩子,笑歸笑來,你可千萬不要辜負你父親和我的期望啊。”伊願道:“是,娘親。”當下伊願吃畢收拾好碗筷,一宿無語。
大觀書院為江南聞名的書院,座落於西湖畔的萬鬆路旁,書院主分三進,第一進以禮聖殿為首,第二進為六藝館,第三進為藏書樓,相傳書院內墨雨亭為南宋古跡,一代理學大師朱熹和本朝心學祖師王陽明都曾於亭內歇休開示,其它如箭馬場,佳木閣等亭台樓閣交叉有序,大小院落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