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輝(1 / 1)

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輝

徽州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徽州地緣為紐帶,以程朱理學為核心,以徽商經濟為基礎,崛起於兩宋,鼎盛於明清,影響遍及全國。其內容涉及徽州土地製度、徽商貿易、徽州宗族、徽州曆史、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州篆刻、徽州版畫、徽州工藝、徽派刻書、徽州文獻、徽州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菜肴等等。如今,徽學與敦煌學、藏學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黃山市是古徽州的主體,是徽文化的發源地。“老天爺”賜給我們一方美麗的山水,“老祖宗”留給我們一份豐厚的遺產。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徽州文化,給這塊神奇的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黃山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於提升文化的軟實力,充分發揮徽州文化在建設現代國際旅遊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徽州”域名唯一傳承地的徽州區,地麵文物十分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可以說是徽州文化最精華、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徽州文化的遺存,不論從哲學、經濟學、曆史學、社會學、語言學、民俗學、教育學、建築學、美學、醫學和藝術、科技,還是從旅遊、經濟、貿易等方麵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最大程度地發掘、保護、開發、利用好徽州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其煥發時代的光輝,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是一代又一代徽州人的光榮與夢想、使命和義務。

文化是一種軟實力。這種軟實力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而言,應該說是一種支撐力、創造力、推動力和傳承力,它突出地表現為一種超越時空的感召力,更為內在、更加深刻、更具精神特質,從而更能決定一個國家、民族、地區的曆史走向及基本品質。提高和增強軟實力,已成為與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文化戰略。文化與經濟從來密不可分,文化滲透於經濟的全過程。生產力越發達,經濟與文化的關係就越密切。文化猶如一種強大的力場,越來越明顯地推動、引導和支撐著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文化是一種生產力。隨著文化自身的經濟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和開發,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文化融於經濟又服務於經濟,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就是品牌,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將特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經濟發展,運用經濟手段和經濟杠杆,把這些資源轉化為區域優勢和區域形象,可以用較少的投入換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可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古徽州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的大量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是發展旅遊等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和極為有利的條件。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對徽州曆史文化遺產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結合,可以使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資源優勢,推進具有鮮明特色的徽州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同時帶動其他第三產業,從而在促進區域經濟繁榮、優化產業結構、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麵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保護和利用文化資源,能夠不斷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綜合實力,使城市化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文化是一個不斷繼承和更新的過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並在保護和弘揚的基礎上,去創造能夠引導未來、符合科學規律、富於區域特色、又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並提升他們整體素質的現代文化,是文化繁榮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先進的文化造就發達的經濟,落後的文化隻能伴隨著貧困的經濟。古徽商的開放、進取、誠信精神,徽州人的和合精神,“徽駱駝”的吃苦耐勞精神,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精髓,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經過千百年的曆史積澱和傳統演化,時至今日,依然閃耀著傳統的光芒,依然煥發出時代的光輝,依然是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需要精心守護的精神家園,依然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需要大力弘揚的精神文化。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宣傳本身就是一種弘揚。徽州文化是對曆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反映,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博大精深。《徽州精粹——徽州區文化叢書》隻是在大徽州的背景下,立足徽州區對文化遺存進行一些相對係統的梳理。如果把徽州文化比成浩瀚的海洋,那麼這套叢書無疑隻是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它所反映和體現的隻是徽州文化的縮影。它不是學術研究,不可能也無法寫盡徽州文化,但這種相對係統完整的梳理,能夠讓區域文化以通俗的方式得以流傳,可謂徽州文化建設上的一件大事。相信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本叢書進一步認識徽州、了解徽州、品味徽州,並能親身體驗和感受徽州區這個古徽州域名唯一傳承地的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