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大將許光達(4)(1 / 3)

當時敵36師以123旅為前梯隊,由鎮川堡向烏龍鋪前進。彭德懷判斷該師主力必會經沙家店地區東犯。因此,決定集中主力,在運動中殲敵36師於沙家店一帶。許光達的任務是,指揮第3縱隊和綏德軍分區警備4、6團插到烏龍鋪與沙家店之間的當川寺,切斷敵人123旅與其主力的聯係。

8月18日,瓢潑大雨下個不停。上午10時左右,3縱在烏龍鋪以北和劉戡的29軍先頭部隊接火,因大雨引起山洪暴發,戰鬥沒有取得預期戰果。

然而,這一天,劉戡仍帶領敵軍主力冒雨進犯,已經到了葭縣店頭鎮一帶。中共中央機關因葭蘆河河水猛漲而無法北進,改向西北方向移動,還是沒有脫離危險。

黃昏,許光達的指揮所離中央機關僅隔一條雨裂溝。他召集各旅旅長到指揮所開會,指著對麵的山梁讓大家看:隻見1支隊伍在轉移,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正是中央機關。許光達什麼也沒有說,隻用灼熱的目光掃視著身旁的部下。無聲勝有聲,旅長們意識到形勢的危急和自己責任的重大,轉身向各自陣地跑去。

劉戡帶五個旅由義合鎮繼續北進。急於求勝的鍾鬆想搶頭功,竟遠離主力孤軍冒進,派123旅及165旅之493團作前梯隊,向烏龍鋪方向前進。

8月18日上午,3縱的獨5旅及綏德分區4、6團在烏龍鋪之北與敵接火。3縱主力在烏龍鋪以南抗擊西援之敵29軍軍部及第144、50、12三個旅。抗擊戰鬥從上午一直打到第二日拂曉,3縱頂住了敵軍的輪番進攻,像釘子似的定在那裏,敵未能前進一步。

8月19日,許光達率第3縱隊趕到了烏龍鋪和沙家店之間的當川寺。此時,3縱前邊有劉戡的主力壓過來,後邊是葭蘆河,隻有背水一戰了。

許光達率3縱隊與劉戡率領的兩個半旅交戰,勇猛衝鋒,曾一度打到劉戡的軍部,俘虜其警衛連士兵多人。

當天黃昏,我第1、2縱隊將敵36師師部及165旅擊潰,除師長鍾鬆和旅長李日基帶少數人逃跑外,其餘全部被殲。與此同時,新4旅和教導旅也解決了敵123旅,活捉了敵旅長劉子奇。

劉戡見勢不妙,掉頭回逃。至此,中央機關化險為夷。

活捉“常勝將軍”

1947年11月4日清晨,許光達率領第3縱隊來到清澗城下。這次清澗戰役,彭總給第1、第3縱隊的任務有三個:一是必須堅決奪取清澗城。收複清澗是收複瓦市、綏德,鞏固後方,奪取榆林,向關中進軍的關鍵。二是要活捉76師師長廖昂,24旅旅長張新漢。三是一切準備在5日16時前完成。任務十分艱巨。

首先,清澗位於延安、綏德之間的九裏山以南,扼鹹榆公路之要衝,四麵環山,清澗河環城向西向南流去,東北部依托九裏山支脈,城西有筆架山與它隔河相望,構成城東、城西的天然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次,城內守敵為國民黨76師,是胡宗南的一張“王牌”,師長廖昂中將,被他們稱為“常勝將軍”。他憑著城堅隘險,自恃“固若金湯”。再有,彭總給他們的時間總共隻有三十來個小時。要詳細地偵察地形,摸清敵火力配備,搞好土工作業,準備爆破器材,溝通通訊聯絡,完成炮兵陣地,還要分配戰鬥任務,開諸葛亮會等等,時間異常緊張。

怎樣才能打好這一仗呢?許光達經過周密思考,決定分三步來完成彭總下達的任務。

第一步是掃清清澗城外圍,主要由1縱奪取城西筆架山,3縱拿下城東山麓製高點倒吊溜。但由於這兩處都居高臨下,加上我軍炮火不足,1、3縱隊打了一天,也沒有攻下來。9日清晨,彭總打來電報,說敵援兵劉戡的29軍5個半旅已經到達清澗西南的永坪,距清澗隻有一天的路程了。如不能速戰速決,後果將不堪設想。許光達在作戰室裏急速地踱著步子。突然他停住了腳步,決心重組攻擊力量,集中全縱隊火力,攻擊筆架山和倒吊溜。接著他下達命令:中午11點以前必須完成任務。命令下達後,他來到2旅指揮部,親自指揮戰鬥。縱隊指揮員的到來,大大鼓舞了士氣。中午時分,3縱21團拿下了倒吊溜。不久,1縱也奪取了筆架山,清澗城完全暴露在我軍的槍口之下了。

第二步是奪取清澗城。他指示各旅抓緊休整隊伍,做好攻城準備,連續作戰,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這時,敵援軍劉戡部隊已推進到七裏甲、下麵窯一線,彭總急調教導旅協同新4旅進行阻擊,戰鬥十分激烈。怎樣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務呢?許光達想起了守城的指揮官廖昂,是他黃埔五期的同學。於是他提筆給廖昂寫了封信,說明利害,勸他投降。他想即使廖昂不肯投降,至少也可以起到動搖其軍心的作用。廖昂收到信後,頭腦展開激烈鬥爭,他的部下也惶恐不安,紛紛私下議論,權衡著利弊。這時,胡宗南來電,說劉戡援軍很快到達清澗,命令他堅守待援。廖昂頓時為之一振,決心堅持到底。10日晚,許光達下令攻城。戰前,他專門指示各旅團幹部,要活捉廖昂。一小時後,2旅5團連續爆破炸開了東門,又過了一個小時,1縱獨1旅和3縱5旅突破北門成功,敵人受南北夾擊,終於一敗塗地。

第三步是活捉廖昂、張新漢。許光達命令進城部隊連夜清查俘虜,查出廖昂、張新漢立即報告。清晨,5旅來報,廖昂藏在一個地主大院裏被我抓獲,張新漢化裝藏在俘虜兵中,也被查出。這時,許光達才輕輕地鬆了一口氣。

10月11日,中共中央致電彭德懷轉參戰各縱隊,祝賀清澗大捷。

決勝大西北

1948年2月,我軍自西北戰場轉入外線作戰。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組織攻城打援的宜川、瓦子街戰役。是役,許光達奉命指揮第3縱隊和第6縱隊一部圍攻宜川城。22日許光達察看地形時,背部負傷,他帶傷指揮。24日,我軍包圍宜川,27日先後占領敵防禦要點,將敵壓縮在城內,迫使守敵緊急呼救求援。3月1日,前來援救宜川的敵4個旅、8個團在瓦子街地區被我軍全殲。2日,許光達指揮部隊發起總攻,一舉攻入宜川城內,全殲守敵。至此,宜瓦戰役取得全勝。

4月,彭德懷根據敵人兵力變化情況,大膽改變原定奪取洛川、收複延安的計劃,決心組織西府、隴東戰役,大踏步向胡宗南後方挺進,攻敵之要地寶雞,以調動延安、洛川守敵,於運動中將其殲滅,並調動蝟集於渭河以北、洛河東西的裴會昌兵團,尋找戰機,各個擊破。許光達奉命率第3縱隊繼續圍攻洛川,迷惑敵人,並尋機殲滅可能由延安、洛川南逃之敵。

當野戰軍主力向西府挺進,威逼西安,直取寶雞時,延安守敵整編第17師於4月20日晚棄城南逃,23日退至洛川,25日偕同洛川守敵第61旅及地方武裝,改變路線沿洛(川)白(水)公路南逃。許光達審時度勢,抓住戰機,指揮第3縱隊在洛川以南之吳莊鎮、石頭鎮地區展開追擊。他率隊直追了3天,至白水城郊。在追擊中,殲敵第61旅第182團、整編第17師師部及其野炮營、第48旅第144團等部共3000餘人,繳獲坦克7輛,野炮9門,汽車18輛及一批重武器,解救被敵裹脅的群眾2000餘人,受到彭德懷司令員的電報表揚。此後,許光達率第3縱隊又先後參加了8月8~30日的澄戰役,10月5~18日的荔北戰役,11月15~28日的冬季戰役。

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整編為第一野戰軍,第1、2、3、4、6縱隊依次整編為第1、2、3、4、6軍。許光達被任命為第3軍軍長。整編以後,許光達率部參加了1949年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6月,第一野戰軍組成第1、第2兩個兵團,許光達任第2兵團司令員。7月,他率第3、第4、第6軍參加扶眉戰役,於12日占領扶風西南羅局鎮和扶風車站,截斷胡宗南部第65、第38軍及馬步芳部之第118軍的退路。第2兵團與第18兵團密切協同,猛烈突擊,在羅局鎮與敵展開激戰,成功地阻止敵人突圍,將敵3個軍壓縮在午井以西、高王寺以南、羅局鎮以東之渭河河灘。下午3時發起總攻,激戰5小時,敵除一部泅水南渡外,其餘全部被殲。我繼而乘勝西進,第4軍克寶雞,第3軍占鳳翔。扶眉戰役勝利結束後,許光達指揮第2兵團及第63軍,與第1兵團組成左翼兵團,配合第19兵團追殲向隴東逃竄的馬鴻奎、馬步芳匪幫。

1949年8月10日起,第一野戰軍發動蘭州戰役。許光達率部擔任主攻。25日,他指揮第4軍首先突破敵堅固工事,攻占狗娃山;第6軍在42門山野炮和迫擊炮支援下,攻克敵南山營盤嶺主陣地。與此同時,第63軍攻克馬家山。敵全線潰退,企圖過黃河鐵橋逃跑,第3軍迅速追擊,攻入西關,奪取敵人的唯一退路黃河鐵橋,占領蘭州城內各要點。第6軍亦按時攻入城內,守敵除少數潰逃外,全部被殲,蘭州解放。許光達繼續指揮第2兵團三個軍沿蘭新公路西進,一路斬關奪隘,所向披靡。在占領武威後,他集中各軍的800名騎兵組成騎兵支隊,又以二十餘輛汽車裝備一個步兵營,與兵團戰車營組成快速縱隊,追擊逃敵。

9月21日,第2兵團與北越祁連山的第1兵團會師張掖。爾後,兩兵團協同作戰,於9月25日解放酒泉,27日解放玉門。

為了開展地方工作,維持社會治安,建設和培育地方武裝,1949年12月下旬,許光達率領第2兵團機關回到蘭州,兼任甘肅軍區司令員。

裝甲兵司令兼政委